胃癌晚期的分期的意義是什麼?對於胃癌晚期進行分期,主要是想通過胃癌晚期的不同階段來進行劃分的,這樣劃分的好處就是可以幫助醫護人員更好的對處於胃癌晚期的患者進行治療,這是因為胃癌晚期又可以分為隆起型、表淺性和凹陷型。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下具體的內容。
判斷胃癌的預後以及對比新的手術和諸如化療、放療、分子生物學免疫治療等各種治療方案的療效,必須以胃癌的病理分期為臨床基礎。長期以來對淋巴結清掃術在胃癌療效和預後中的作用並不統一,采用不同的病理分期系統是造成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香港和南非cape城報告廣泛淋巴結清掃並不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反而帶來了較高的並發症,與之相反,德國胃癌研究組報告胃癌淋巴結清掃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並發症並不增多,這一區別正是由於采取了不同分期系統的結果。
早期胃癌是指癌組織僅限於黏膜層或黏膜層和黏膜下層,不管淋巴結是否有轉移。 早期胃癌的肉眼形態可分為三種類型。
1、隆起型(ⅰ型):
腫瘤從胃黏膜表面顯著隆起,高出胃黏膜約黏膜厚度的2倍以上或呈息肉狀。
2、表淺型(ⅱ型):
腫瘤表面較平坦,隆起不顯著。此型又可細分為①表淺隆起型(ⅱa型)較周圍黏膜稍隆起,但不超過黏膜厚度的2倍; ②表淺平坦型(ⅱb型)與周圍黏膜幾乎同高;③表淺凹陷型(ⅱc型),又名癌性糜爛,較周圍黏膜稍有凹陷,其深度不超過黏膜層。
3、凹陷型(ⅲ型):
有潰瘍形成,仍限在黏膜下層。
僅局限於黏膜層的腺癌被分成小黏膜癌(<4cm)和淺表癌(>4cm);小黏膜癌和淺表癌也可以灶狀浸潤黏膜下層。滲透亞型的癌組織浸潤黏膜下層的范圍要廣泛,分為pena和penb兩個亞型,pena以腫瘤的推進邊緣為界限,它比penb少見,penb呈多點浸潤黏膜肌層。
在早期胃癌中,小黏膜癌、淺表癌和penb病變的淋巴結轉移率及血管浸潤率低,外科手術預後好(10年生存率大約90%)。對比起來,pena型病變的特點為血管浸潤率及淋巴結轉移率高,手術後預後差(5年生存率大約64.8%)。
國內王浩等人對116例早期胃癌臨床病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發現早期胃癌淋巴結轉移與腫瘤浸潤深度、腫瘤長徑和腫瘤分化程度密切相關。
手術指征要以腫瘤的病理分期為依據。胃癌手術根治的范圍和方式選擇幾經變革,從早期無限制擴大切除范圍到出現縮小胃切除傾向,再到對小癌灶開展經內鏡局部切除。現已闡明盲目擴大手術切除范圍,包括多器官切除術並不能提高術後生存率。
例如okajima等提到在日本施行胃癌根治術的同時切除脾髒和(或)胰體尾部,凡胰尾部受侵、脾門第10組淋巴轉移(占26. 7%)或脾動脈周圍第11組淋巴結轉移(占22. 2% )時均需同時切除脾髒。他主張ⅰ~ⅲ期病例應予保留脾髒,僅ⅳ期病例才切除脾髒。
在早期全胃切除術中常例行沿胰腺上緣清除淋巴結,增加了胰漏、膈下膿腫和糖尿病等並發症率。maruyama等於1989年提出了保留胰腺的全胃切除術,他發現胃的淋巴並不流向胰腺實質內,清除脾動脈及周圍脂肪結蒂組織時可以不必解剖胰腺實質和脾靜脈。他於1995年報道了299例保留胰腺的全胃切除術, 手術病死率0. 3% , 並發症率19. 6% ,ⅱ期患者的累計5年生存率為70. 5% , ⅲ期為54. 1% ,其結果不亞於同時胰體尾切除術。
非手術治療亦依賴於胃癌病理分期。例如fink等主張對胃癌病例采取術前化療,它雖不能改變早期腫瘤可切除病例的生存率和復發率,但能使部分局部晚期病灶獲得治愈性切除的機會,其治療效果仍離不開治療前的原發灶分期、規范化的手術操作和淋巴結清掃技術,與療效最緊密相關的預後因素當推原發灶的分期。
胃癌晚期的分期的意義是什麼?通過上述的介紹,希望大家對胃癌晚期進行分期的治療有所了解,同時也希望對正在接受治療中的胃癌晚期患者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