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關於胃病 >> 幽門螺桿菌不直接引發胃癌

幽門螺桿菌不直接引發胃癌

 

  周蘭說,人體胃部的pH值可低至1~2左右,屬於強酸性。而胃壁為防被胃酸“消化掉”,會由特殊的胃細胞分泌一層黏液覆蓋在上面,形成一道保護層。“但是幽門螺桿菌有一個特點,就是耐酸性。為了抵擋胃酸腐蝕,幽門螺桿菌的鞭毛能釋放出‘尿毒酶’,毒化胃上皮細胞。此外,幽門螺桿菌會分泌其他多種細胞毒素,損害胃黏膜,造成胃部炎症和潰瘍。”

  若胃部感染幽門螺桿菌後發病,患者通常會出現反酸、劇烈腹痛、飽脹或不適,以及嗳氣、食欲減退等不良症狀。此外,有些患者還有特殊的口腔異味。

  “但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不一定會致病。”周蘭表示,據統計,東方人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是西方人的2~3倍,特別是亞洲地區感染率較高。據了解,我國一般人群中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達40%~60%,但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中不超過1/3需要接受治療。周蘭提到:“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沒有特定的年齡和性別差異,但隨著年齡增長,感染機會會有所增加。”

  幽門螺桿菌不直接引發胃癌

  世界衛生組織把幽門螺桿菌定為I類致癌原。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早期胃癌患者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較高;而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險性,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在根治幽門螺桿菌後,胃癌發病率有所下降。那麼,幽門螺桿菌會直接引發胃癌嗎?

  “幽門螺桿菌不能直接導致癌變。不過,幽門螺桿菌作為始動因素,能與胃酸等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刺激細胞增殖,引起胃部潰瘍,從而進一步促使胃黏膜的正常細胞向胃癌方向轉化。”周蘭解釋道,幽門螺桿菌與胃酸的共同作用可導致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兩者比例約為2:3,其中,十二指腸潰瘍不會惡變,而胃潰瘍進展為胃癌的惡變率低於1%。胃癌的發生,是要經過從慢性淺表性胃炎發展到慢性萎縮性胃炎,再發展到胃黏膜腸上皮化生,再進展為輕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前病變),最後發展成胃癌,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