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其他胃病 >> 胃出血 >> 胃出血要走出這幾個誤區

胃出血要走出這幾個誤區

胃出血有哪些症狀 胃出血怎麼治療 胃出血有哪些護理誤區

  胃出血症狀多以嘔血和便血為主。病人嘔血前有惡心感,便血前有便意感,便後雙眼發黑、心慌,甚至暈厥,面色蒼白、口渴、脈快無力,血壓下降等。冬令是休養生息時期,體力消耗有些少,選擇冬令進補,可使藥力儲蓄體內,發揮更大功效。所以,冬令進補是由冬季封藏這一季節的自然特點所決定的。但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往往缺少辨證進補的知識,更不了解進補也有禁忌症,因此走入進補的誤區。

  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是誤補。糖尿病人不懂膏滋藥中含有一定饴糖,是不舒適合他們的,誤吃含有饴糖的膏滋藥。有的家中有補品,不吃怕過期浪費,於是一家大小都補,結果適得其反。

  第二種是急補。如一些腫瘤病人聽說甲魚可滋補抗癌,不顧病體脾胃虛弱,一天吃一個斤把重的甲魚,結果造成病人胃納呆滯;有些濕阻脾胃的病人用了人參,造成腹脹難以消化,以致夜不成寐,加重了病情。我遇到一位病人,患有慢性胃炎伴十二指腸潰瘍,冬至日將兩枝35克的大枝生曬參炖蹄,不顧脾胃是否能接納這樣膏脂極重的補品,服後第二日就出現了事與願違的胃出血,實在得不償失。

  第三種是洋補。比如認為價格低廉的生曬參肯定不如價格有些貴的西洋參,明明體質虛寒,卻偏要吃進口的西洋參,結果舌苔越吃越膩,身體狀況越來越糟。

  所以,進補也須辨證論治,人體體質不同,滋補品特性也大不相同:洋參滋陰、人參補氣、鹿茸壯陽補陽、阿膠補血養血,服補品應當根據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做到“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平其有余,補其不足”,且必須每日小補、涓涓細流。如果脾胃功能欠佳而食欲不振、腹脹、大便溏薄等,應先調理脾胃功能,再服補膏,這就是中醫常說的“開路方”。

  此外,服滋補膏期間,應注意忌口,免服生蘿卜,免飲濃茶水。如服用止咳化痰、清熱涼血膏劑時,應忌食油膩生冷,以免助濕、生痰、生熱;服用清肝、利濕、和胃類膏劑時,應忌姜、蔥、酒、蒜和辣椒等辛溫燥熱食品;服用去風濕、溫經通絡膏劑時,避免生冷瓜果、蟹、鴨蛋等寒性食品。當你不幸感冒發熱時,要停服膏滋藥。

  急性胃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原因,約占70%前後。引起急性胃出血的常見疾病是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癌、出血性胃炎及口服阿斯匹林、考的松等藥物引起的急性潰瘍、嚴重燒傷禾垠手術等引起的應激性潰瘍等。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