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就像一個食品加工廠,把人吃進去的食物進行研磨、消化,變成一個個細小的食糜,通過幽門送入小腸。在胃的加工過程中,有胃的物理作用,如胃體的蠕動和研磨;也有胃的化學作用,如通過胃液來消化食物。送入小腸以後的食物繼續由胰液、膽汁、十二指腸液進行消化,小腸將其大部分營養物質吸收入血,另一部分未經消化的食物殘渣則被送入大腸。這其中有的和大腸中細菌相互作用,變成人體必須的維生素,和通過小腸後未被吸收的剩余水分以及部分電解質一起再吸收入血,有的就變成糟粕從肛門排出體外。所以,消化系統是人加工食物、供給營養的重要後勤部門。而胃,則是這個後勤部門的重中之重,它不僅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還是食物變成營養的一個重要環節。
人吃五谷雜糧,胃通過食管、口腔與外界相通,因此極易受到傷害。如暴飲暴食,常吃生冷油膩肥甘辛辣之品,感寒受涼等等,都能讓胃不舒服而消極怠工。還有一個常常被人們忽視的重要因素,就是情緒異常。人的消化道也存在一個神經系統,我們稱之為“腸神經系統”。這個腸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以及人的消化系統一起,形成了神經內分泌網絡系統,又叫“腦腸軸”。如果人的心情不好,就會通過“腦腸軸”,引起腦腸肽等胃腸激素分泌異常,導致消化功能障礙。反之,人們如果消化道出現問題,也會通過“腦腸軸”影響到中樞神經系統,導致人的情感障礙。所以,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可以通過人的神經內分泌網絡系統導致胃的疾病,引起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等等,出現胃痛、胃脹、早抱、惡心、嘔吐、反酸、燒心、反食、便秘、腹瀉等等各種不適。人如果出現以上症狀,就說明消化系統或精神神經系統出了問題,需要進一步修理了。因此,上述症狀也是胃的“求救信號”,想借此引起人們的關注。
情緒導致胃病,現在最常見的恐怕就是功能性消化不良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占消化道疾病的20-40%,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這個病越來越多,幾乎所有人在漫長的一生中都有過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那麼,什麼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呢?其實就是在就診前的半年內,至少有3個月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餐後不適、胃痛、早飽(吃一點胃就飽脹的難受)、上腹部燒灼感等等,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如胃鏡、上消化道造影、B超等等,卻未發現能解釋上述症狀的結構上的問題,這種功能性疾病就叫做“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與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有關,這已經得到了許多專家的共識。所以,一些頑固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醫生往往用抗焦慮抑郁的方法來解決。
情緒導致胃病,中醫早有認識。中醫大夫常說的“百病皆生於氣” 、“肝胃不和”、“肝脾不和”等等,大致講得就是情緒致病,特別是能導致胃病。這是為什麼呢?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谷,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脾升清,胃降濁,共同承擔著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營養物質的轉運輸布功能。肝主疏洩條達,是人體調理氣機的重要樞紐,可以幫助脾的運化水谷和升清作用,可以支持胃的腐熟水谷和通降功能。肝髒還可以調理情緒,使人們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不發生疾病。肝主疏洩,還可以排泌膽汁,通過排泌膽汁來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情緒異常,就會導致肝氣郁結,從而出現肝氣橫逆犯胃或橫逆克脾,導致脾胃不和,脾失健運,胃失通降,膽汁排泌不暢,人的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因此出現消化不良的種種表現。中醫常說:“大怒傷肝”、“思則氣結”、“憂思傷脾”等等,就是講的情緒致病。這種由情緒異常導致的胃病,治療上就應以疏肝理氣為原則,配合調理情緒,在療效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我有一個病人,長期因工作家庭問題而生氣。久而久之,一生氣就胃痛,不能耐受,真是痛苦至極。到醫院檢查胃鏡、B超、上消化道造影、甲狀腺激素、生化等等均未見異常。我詳細了解了她的病史,再給她號脈。感覺她脈弦如弓,有劍拔弩張的感覺。我就考慮此人為肝氣郁結證,就給她疏肝解郁,理氣和胃大法治療,開柴胡疏肝散加減方的湯藥口服,再配合心理暗示療法疏導情緒。患者病情好轉後即改為逍遙丸鞏固療效。不到一個月,此人的胃痛就徹底痊愈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很多,主要與情緒心理因素的影響及飲食生活不規律有關。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樂觀的情緒,淡定自如、處事不驚的生活態度。《黃帝內經》中的《素聞 上古天真論》一篇談到養生時就說道,人們如想得到健康,就要做到“美其食,任其服,高下而不相慕”。意思是人要安於現狀、自得其樂。吃粗茶淡飯時宛如食山珍海味;穿布衣爛履時猶如著绫羅綢緞;見別人當官,自己既不艷羨也不妒忌,淡然處之,毫不動心。這樣才能夠益壽延年。
其次,要想不得胃病,飲食生活調理也非常重要。如不能暴飲暴食,不要吃生冷油膩,肥甘厚膩之品,不要吸煙飲酒,不要吃了飯馬上劇烈活動,也不要久坐不動,延緩胃的排空。不要經常熬夜,也不要吃了飯馬上臥床。腰帶不要系過緊,甜食不要吃太多,油煎油炸等高脂肪高熱量飲食更不能吃得過多,否則容易引起食物及胃液的反流。如果得了胃病,宜綜合調理。平時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每頓飯吃七、八分飽。如果餓了,兩餐中間可以加點清淡食品或水果之類食物。
平時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是非常重要的。要保持正常體重,防止胃壓力過大,引起食物反流。還可以自我點穴按摩,促進胃的健康。如足三裡穴是人們常用的脾胃保健穴,可以經常指壓、按摩、艾灸。胃脹胃痛伴有胃怕涼者,多屬於脾胃虛寒,可用艾灸熏烤肚臍,每天5-10分鐘。愛生氣、易胃痛的人不妨用點玫瑰花泡水代茶飲,可以疏肝理氣止痛。感寒受涼引起的腸胃功能紊亂,可以用生姜3-5片熬湯,再撒少許胡椒面攪勻後乘熱喝下。
總之,胃病是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送大家幾句箴言:“三分治療七分養,預防護理更重要;調理情緒氣量寬,飲食規律油膩少;阿Q精神彌勒心,自我解嘲沒煩惱;互相謙讓為人善,胃病不找精神好。”預祝大家笑口常開,脾胃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