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胃病症狀 >> 返酸 >> 影響胃酸分泌過多的因素

影響胃酸分泌過多的因素

  我的案頭放著一封讀者來信。這位女性讀者冬春時節開始咳嗽,吃了形形色色的止咳化痰藥,反反復復,咳嗽就是難“除根”。有一位醫生建議她去看看消化科,最後確診為“胃食管反流病”。她大惑不解的是,胃酸會跟咳嗽有關系?有什麼樣的關系?

  帶著一堆問號,記者叩門請教著名消化病專家袁耀宗教授,請他談談“胃酸與胃病”的相關話題。

  記者:胃酸反流怎麼會引起“慢性咳嗽”?

  袁教授:你說的這位女讀者的表現,是比較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症狀”之一。

  胃食管反流病,在二十多年前我國並不常見,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其發病率不斷增加。它的典型症狀是反酸、胸骨和劍突後有燒灼感或燒心感。

  目前,胃食管反流病比較常見,大多數病人會到消化科門診來看。但有的病人表現為咽喉部干癢、咽喉部不適等,而去耳鼻喉科就診;另一部分病人會表現為慢性咳嗽,甚至是哮喘,他們會到呼吸科看。這兩種病人,往往在相關科室檢查都無異常發現,長期治療效果不明顯。實際上,病因都是胃酸反流到咽喉部所致。因為胃酸沒有反流到舌頭,人們感覺不到酸。抑酸治療可取得明顯的效果。

  國際國內都有很多的研究證實,除感染等因素外,胃食管反流病是引起慢性咳嗽的第三大原因。

  記者:曾有報道,我國胃病發病率、發病人數均居世界首位,有近30%的人患有各種胃病。那麼,導致胃病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袁教授:胃病,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疾病。胃病的發病與我們的飲食衛生和生活習慣有一定的關系:

  一是飲食衛生習慣。吃的食物不干淨,或是飲食加工處理不衛生,過度飲酒,尤其是含酒精量比較高的烈性酒,過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對胃都有很大的損傷。正常人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是有限度的,暴飲暴食,過食油膩或是刺激性食物,再加上作息無規律,是引起胃病最常見的原因。

  二是幽門螺桿菌(Hp)感染。由於我國的衛生條件所限,人群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約為40%60%。在慢性胃炎病人中約為75%,胃潰瘍病人中為80%以上,十二指腸球潰瘍的病人中為95%以上。

  三是藥物因素。隨著我國老年社會的到來,老年人群患關節疾病,需要用非甾體消炎藥;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類藥物,都增加了患胃病的概率。非甾體消炎藥物引起的胃病,一方面是藥物直接的刺激作用,另一方面是服用藥物後降低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產生相關的不適症狀。

  其他因素,還包括吸煙、體重增加和缺少運動等流行因素。

  記者:常見的酸相關性疾病有哪幾種?

  袁教授:臨床上,不同原因造成的胃疾病,往往與酸有一定的關系。

  胃食管反流病這是典型的酸相關性疾病。病人可有反酸,也可能有嘔吐、惡心、嗳氣、燒灼感等不適症狀。

  慢性胃炎或者叫功能性消化不良。它與胃酸的關系沒有明確。一部分與動力有關,一部分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系,但其中還有一部分人與胃酸相關。這部分病人胃動力檢查正常、無幽門螺桿菌感染現象,但就是有上腹部隱痛不適,或是食欲不振等症狀,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治療,消化功能不良的症狀可以得到明顯的改善。

  消化性潰瘍包括兩個不同部位的疾病,即胃潰瘍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從發病機制來講,現在認為這兩個病主要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有一部分是胃排空減慢,造成病人胃內食物在胃窦刺激,使胃黏膜的屏障保護功能下降而致病。

  胃潰瘍長期不愈,易造成惡變。

  記者:緊張、焦慮、恐懼為什麼會引起“胃絞痛”?

  袁教授:從心身疾病的角度講,胃病與人們的精神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整個胃腸道系統、胃酸分泌都受到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美國20世紀著名的生理學家坎農,就曾經分析了不同情緒狀態對胃腸功能的影響,認為“胃腸道是最能表現情緒的器官之一”。

  每年高考前、中考前,或年終考核前,我們消化科門診因上腹部不適隱痛,甚至是“胃絞痛”來就診的病人就會相應增多,嚴重的甚至會發生應激性潰瘍(又稱為急性胃黏膜病變),胃鏡檢查可見病人整個胃黏膜發生充血、糜爛。

  生活中遇到重大的應激事件,如親人亡故、車禍外傷、骨折、中風後、手術後等,都易產生應激性潰瘍。

  記者:怎麼知道胃酸高低是否正常?可以做哪些檢查?

  袁教授:診斷酸相關性疾病,病人的症狀非常重要。對絕大部分人來說,根據其主訴症狀醫生就可以確診了。其次是胃鏡檢查,不僅可以取活組織檢查,甄別各種類型胃病,甚至胃癌,還可以進行止血等各種治療。

  對病情較為復雜,或是經過抗幽門螺桿菌、抑酸等治療效果不明顯的,還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選擇24或48小時食管pH值檢測、24小時胃pH值檢測等,以明確診斷。

  記者:如果必須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消炎藥,怎麼減少對胃的刺激和損傷?

  袁教授:非甾體類消炎藥的應用,應以治療疾病為主,千萬不要因為怕副作用而“忍著不吃”,吃藥可以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

  以阿司匹林為例,現在腸溶阿司匹林對胃的損傷比過去的劑型已大大減少,這是不容懷疑的。但由於現在吃阿司匹林的人群比過去多得多,即使是千分之一的人發生不良反應,也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另外,國外有報道,其他一些非甾體消炎藥物對小腸黏膜亦有損害。

  我們主張“該吃的時候就吃”,在繼續服用非甾體消炎藥改善關節症狀、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同時,可以選擇在餐後服藥,胃腸反應較重的人可以同時服用胃黏膜保護劑,或聯合應用胃黏膜保護劑+質子泵抑制劑。

  記者:怎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胃,我們應該怎麼做?

  袁教授:增強胃的保健意識, 增強防癌意識,無病早防,有病早看早治、正規治療,對每個人的健康都非常必要!

  近幾年,我們發現上海各大醫院的消化科病人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瑞金醫院消化科門診量年增長約10%。試想,如果一個人上腹部不適、隱痛、反酸燒心,反反復復,雖不至於產生嚴重的後果,但肯定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脾為後天之本”,“脾胃虛弱”,這些是傳統中醫的認識,現代醫學同樣認為胃腸健康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胃腸的健康是基礎。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