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胃病症狀 >> 胃脹 >> 胃痞與嘔吐的中醫辨證施治

胃痞與嘔吐的中醫辨證施治

  問:我媽66歲,年頭做全身檢查時被發現肺部左下部有擴張和積液現象。上個月動了手術切除受損細胞,現在身體還是很虛弱,尤其是胃口很不好,還有嘔吐現象。請問中醫有何調理方法?

  答:根據你母親的病史和症狀,萊佛士中醫的段茜梅醫師認為她的病屬於中醫的“胃痞”和“嘔吐”症。

  “胃痞”是指胃脘部痞悶滿脹不舒的一種自覺症狀,一般觸之無形,按之柔軟,壓之無痛。“嘔吐”是指胃失和降,氣逆於上,胃中之物從口吐出的一種病症。

  中醫認為,導致這些病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感受外邪,如暑、濕、寒、熱等外界不正常的氣候。

  2、飲食所傷,如暴飲暴食、過食肥甘、溫涼失宜、飲食不潔之物等。

  3、情志失調,如煩惱郁怒、憂郁思慮、精神緊張。

  4、髒腑虛弱,多見於脾胃虛弱或脾腎陽虛。多因長期飲食不節,饑飽失調,或勞倦內傷,或久病之後,或素體不足,或年老體弱所致。

  采取辨證施治

  段茜梅醫師說,中醫治病是根據病人的不同症狀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即辨證施治。不論是胃脘部痞悶滿脹不舒,還是腹痛、嘔吐、洩瀉:

  如果兼見有發熱、惡寒、頭身痛等,多屬外邪所致。用解表疏邪的方法, 藥用藿香、紫蘇葉、大腹皮及半夏等。

  如果兼見有嗳腐酸臭,不思飲食或吐瀉後反覺舒適,舌苔厚膩,多屬飲食積滯。用消食化滯的方法,可用半夏、陳皮、山楂與神曲等。

  如果有胸脅脹滿,煩悶不舒,嗳氣頻作,飲食減少,每因情緒波動或精神緊張而症狀加重,脈弦等,多屬於肝郁氣滯。應疏肝解郁理氣,可用半夏,柴胡、黃芩及枳殼等。

  如果兼見有胸悶,頭身重,口中粘膩,不思飲食,痰多,舌苔膩等,多屬於痰濕內阻。用除濕化痰的方法,木香、砂仁、黨參、茯苓、半夏,以及陳皮等。

  如果兼見有病情時輕時重,食欲不振,面色少華或面色萎黃,倦怠乏力,口淡不渴,脈弱等,多屬於脾胃虛弱。用健脾益氣的方法,可用黃芪、黨參、當歸、白術等。

  如果兼見有脘腹冷痛,喜溫喜按,四肢不溫,食少乏力,腰膝酸軟或見下肢浮腫,脈細弱等,多屬於脾腎陽虛。可用附子、肉桂、熟地黃、山茱萸與山藥等。

  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段茜梅醫師說,平時應隨氣候變化注意增減衣服,居處冷暖適宜,避免風寒暑濕等外邪的侵襲;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一日三餐要有規律,不暴飲暴食,不飲生水,宜食清淡,忌食生冷、辛辣、香燥之品,忌烈性酒和過量飲酒。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注意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等,這樣才能預防消化不良等病的發生。

  平時的飲食調理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平時的飲食調理可根據征狀不同而選用不同的食材:

  肝胃郁熱

  飲食調理:避免辛辣食物和煙酒、濃茶,少吃方便快餐、肉類和煎炸之品,多食銀耳羹、小米粥等湯類。每天要吃適量蔬菜水果,如苦瓜、黃瓜、絲瓜、荸荠等清熱瀉火通便食物。

  脾胃不和

  飲食調理:犯病期間可喝些白蘿卜湯或將蘿卜切細絲加花椒、大茴香炒炖,至軟爛食用。

  對於分泌過多者,應禁用肉湯,可喝牛奶、豆漿,吃饅頭或面包以中和,也可將肉類煮熟去湯後再烹制。因情志不舒胸腹脹滿,嗝聲不斷者,可用橘皮15克,柿蒂10克,姜汁適量,水煮取汁,頻頻服用。

  脾胃虛寒

  飲食調理:避免生冷和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烹調方法以炖、煨為主,虛寒體質,手腳怕冷者多吃助陽之物,如當歸枸杞炖雞湯、紅蘿卜羊肉湯等。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者可在煮粥時加些山藥、蓮子、桂圓、紅棗等。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