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胃病症狀 >> 消化不良 >> 中西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西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

王偉 2005-12-13 13:08:29 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 2004年8月第2卷第8期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將12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a組:45例)與對照組(b組與c組各40例),a組采用中西藥聯合治療(中藥用自擬方調中湯,西藥采用嗎丁啉、阿莫西林、谷維素與維生素e,根據個體差異可選加法莫替丁和(或)阿普唑倫。b組為西藥組(采用a組中之西藥部分),c組為中藥組(采用a組中之中藥部分)。療程為3周。各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注重個體化的心理治療,並要求患者加強自我調養。結果 a組、b組、c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100%、87.5%、82.5%,治療組(a組)與對照組(b組與c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對照組內,b組與c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論 中西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較單純使用中藥或西藥能明顯提高臨床療效,單純使用中藥或西藥療效無明顯差異。

關鍵詞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西醫結合治療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過去又稱非潰瘍性消化不良(ndu),是指一組非器質性原因的引起的慢性或間歇性上消化道症狀:上腹痛、上腹脹、餐後早飽、食欲不振、嗳氣、反酸燒心、惡心嘔吐或其它有關的胃腸道症狀,症狀可發生於空腹狀態或餐後。fd是一種全球性多發病、常見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fd廣泛存在,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曾有過消化不良的症狀,只是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對正常生活影響的程度不同。西方國家對醫院就診患者的統計資料表明,fd患者為內科病人總數的2%~3%,占消化系統疾病的20%~40%。據國內資料統計約占胃腸專科門診患者1/3以上。而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療手段,故需積極努力尋求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筆者在近3年來門診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fd45例,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25例中男47例,女78例;年齡<25歲12例,25~50歲90例,>51歲23例;平均36.72歲。病程2個月~1年28例,2~4年55例,5~15年29例,>15年13例。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40年;平均5.83年。所有患者均因上腹痛、上腹脹、餐後早飽、食欲不振、嗳氣、反酸燒心或惡心嘔吐等部分或全部消化不良症狀就診。治療前均做常規檢查、電子胃鏡、肝功和全腹黑白b超等檢查,除胃鏡下發現83例有輕度慢性胃炎或胃窦炎,hp陽性91例(快速尿素酶法)外,余無異常發現。病史均超過40天,並除外其它全身疾病所致的胃腸症狀,1個月內未服過影響胃腸道藥物。125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a組:45例)和對照組(b組與c組各40例),每組病情和一般情況大致相同,經t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治療方法 a組采用中西藥聯合治療:中藥用自擬調中湯(組方:茯苓、白術、扁豆、薏苡仁、蒼術各20g,枳實、枳殼、大腹皮、烏藥、木瓜、蘇梗、神曲、陳皮、法夏、藿香、佩蘭、升麻、柴胡、川楝、郁金各10g,蒲公英、魚腥草各30g,黃連、甘草各6g),隨證稍作加減。每天1劑,水煎三服,早、中、晚餐後30min後內服;西藥采用嗎丁啉片10mg,阿莫西林膠囊0.5g,谷維素片20mg與維生素e膠囊0.1g,潰瘍樣型選加法莫替丁20mg,有情志因素者選加阿普唑倫0.4mg。餐前30min口服,每日3次。對照組b組單用a組中之西藥部分治療(用法仿a組);對照組c組單用a組中之中藥部分治療,餐前30min口服;上3組皆服滿1療程(3周)。在治療過程中均要求患者勿過勞(從事重體力活動),勿生氣(防止情緒激動與壓抑),戒煙酒、調飲食(定時進餐,以清淡、營養食物為主,忌辛熱刺激、冷硬及高糖、高澱粉食物),起居有節、慎防感冒。並因人制宜,施以心理治療。

1.3 療效標准 上列症狀按無、輕、中、重分別記為0、1、2、3分。顯效:在療程結束時(下同)症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療效指數>85%。有效:症狀基本緩解,療效指數61%~85%。好轉:部分症狀緩解或減輕,療效指數36%~60%。無效:症狀不緩解或加重,療效指數≤35%。

2 結果

2.1 治療結果 見表1。

表1 分組治療fd療效比較 例(%)

注:a、b組比較:χ 2 =3.93,p<0.05;a、c組比較:χ 2 =6.422,p<0.025;b、c組比較:χ 2 =0.39,p>0.05。以上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fd較單純使用中藥或西藥能明顯提高臨床療效,單純使用中藥或西藥療效無明顯差異。

2.2 不良反應 共有55例服用阿普唑倫,6例出現頭暈嗜睡,4例劑量減半後症狀消失,2例停藥後症狀消失;125例均服用維生素e病例中,3例出現頭痛,停藥後消失。

3 討論

目前治療fd尚缺乏理想的手段,西醫的治療手段概括有:促動力(如西沙比利、嗎丁啉)、抑酸(h 2 受體阻滯劑、ppi)、抗菌(主要指抗hp)、抗抑郁(阿普唑倫、多慮平)與心理治療等;中醫治療主要從肝脾胃論治,采用健脾、疏肝、降胃等為治療方法。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本病。從中醫觀點來看:fd屬中醫的“腹脹”、“脘痞”、“胃痛”、“反胃”等范疇。從辨證來看,病位涉及肝、脾、胃,脾虛(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胃腸運動遲緩)是發病的基礎,肝郁(胃腸節律功能的紊亂、精神的焦慮和緊張)是發病的條件,胃氣不降是引發諸症(fd症狀)的原因,濕熱是主要的病理產物。因此采用健脾疏肝、理氣和胃、清熱除濕為基本治則。用藥上,以茯苓、白術、扁豆、薏苡仁、蒼術健脾化濕;枳實、枳殼、大腹皮、烏藥、木瓜、蘇梗、神曲理氣和胃消食;陳皮、法夏、藿香、佩蘭降逆化濁止嘔;蒲公英、魚腥草、黃連清熱解毒並能健胃;升麻、柴胡、川楝、郁金疏肝理氣並可升提脾之清氣,清升濁自降,(胃氣下降)。另外,現代藥理證實:枳實、枳殼、大腹皮、烏藥等藥能興奮胃腸平滑肌,增強胃腸運動 [2] 。

從西醫觀點來看:fd發病的可能原因有:上胃腸動力障礙、胃酸分泌增多、胃腸激素分泌異常、內髒神經感覺過敏、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精神心理障礙、胃十二指腸慢性炎症。嗎丁啉為外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直接作用於胃壁,增強胃蠕動,促進胃排空,協調胃及十二指腸運動,抑制惡心與嘔吐,並能有效地防止膽汁返流 [3] ;法莫替丁抑制胃酸分泌;谷維素能調節間腦功能,並能激活與自主神經系統有關的丘腦下部和大腦邊緣系統,對改善自主神經功能有較好的作用,可以減少內分泌平衡紊亂,改善精神神經失調症 狀 [4] ;潘小平等人報道fd患者接受抗抑郁藥治療後,精神軀體症狀均有明顯改善 [5] 。阿普唑倫是目前抗抑郁的首選藥物,速效而無毒 [6] ;阿莫西林系不受胃酸及食物影響的速效殺菌劑,對大多數革蘭陽性與陰性致病菌均有強大的殺菌效能 [3] ;由於胃粘膜每天都要受到食物的刺激與咽下細菌的侵入,胃粘膜常常因此而產生輕度的炎症與小的糜爛並不斷自我修復,胃粘膜每天都處在這種損傷與修復的動態平衡之中 [7] ,這種損傷對健康人基本不引起主觀感覺,對fd患者則會引起一定程度的主觀感覺(如疼痛)。由於fd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僅為正常人的1/3 [8] 。阿莫西林的殺菌效能可以對付咽下細菌的侵入,維生素e膠囊可以加強抗病力及受損組織的修復 [9] ,此二藥結合運用(按中醫觀點:前者驅邪,後者扶正。)可以較好地保護胃粘膜。

本文所論中西醫結合治療fd的顯著特點是“綜合”:首先是先從中西醫自身領域出發,力圖尋求各自治療fd的最佳藥物組合,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中西醫藥物治療上的結合。第二,把患者的自我調養納入治療的必備環節。在上述治療的病例中,導致臨床症狀一過性加重的因素依次為:情緒波動91%(32/35)、煙酒飲食因素85.3%(29/34)、感冒66.7%(14/21)、過度勞累65%(13/20)。因而要求患者服藥期間:勿過勞、勿生氣、戒煙酒、忌辛燥等,並要求起居有節、慎防感冒。第三,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因人制宜,實施個體化的心理治療。後二者隸屬於中西醫治療范疇之內,實施到位,可明顯加快治療進度,逆之,則可加重或顯著加重臨床症狀。另外,此法用於治療臨床上眾多未能確診的的fd疑似病例每獲奇效(但要除外胃癌患者),其機制有待進一步深究,其治法尚需在廣泛的實踐中不斷更新。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內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41.

2 武謙虎.常用治療肝病中藥,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31.

3 劉紅春.袖珍消化系統用藥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3,83.

4 江明性.新編實用藥物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114.

5 潘小平,李瑜元,沙衛紅,等.抗抑郁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研究.中華消化雜志,1999,19(3):162~164.

6 秦文翰,甘代全.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手冊,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163.

7 陸鳳翔.內科臨床處方手冊,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411.

8 李乾構,周學文,單兆偉.實用中醫消化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17.

9 黃延祚.常用藥物臨床新用途手冊,第2版.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351.

作者單位:638450四川省武勝縣中醫院

(收稿日期:2004-04-13)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