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炎 >> 慢性胃炎 >> 慢性胃炎常識 >> 如何正確認識慢性胃炎

如何正確認識慢性胃炎

如何正確認識慢性胃炎 什麼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怎麼治療

  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患者拿著“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內鏡報告忐忑不安,擔心遲早會發展成胃癌。也有患者漫不經心,認為慢性胃炎是小毛病,不舒服的時候就吃點藥,沒啥大不了的。其實這兩種觀點均有失偏頗。正確認識慢性胃炎對改善臨床症狀,減少胃癌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什麼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不同病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變。胃鏡普查證實,我國人群中慢性胃炎的發病率高達60%以上。內鏡下將慢性胃炎分為非萎縮性(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兩大基本類型;同時存在糜爛、出血或膽汁反流等征象時,則診斷為非萎縮性胃炎或萎縮性胃炎伴糜爛、膽汁反流等。根據病變分布,內鏡下慢性胃炎則可分為胃窦炎、胃體炎、全胃炎胃窦為主或全胃炎胃體為主。

  慢性胃炎的病因分析

  目前認為幽門螺旋菌(Hp)是慢性活動性胃炎的主要病因。80%~95%的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Hp感染。Hp感染會引起胃黏膜活動性炎症;長期感染後,部分患者可發生胃黏膜萎縮和腸化。其他可能的病因還包括膽汁反流、吸煙、刺激性食物、非甾體類消炎藥物等。慢性胃體炎則與自身免疫反應有關。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多數慢性胃炎患者無任何症狀。部分患者可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表現,如餐後上腹部飽脹不適、無規律性上腹部隱痛、嗳氣、反酸、惡心、嘔吐等,並呈持續或反復發作。胃體炎患者上述消化道症狀較少,而易發生明顯厭食和體重減輕,可伴有惡性貧血

  鑒於多數慢性胃炎患者無任何症狀,即使有症狀也缺乏特異性,且缺乏特異性體征,因此根據症狀和體征難以確診慢性胃炎。其確診主要依賴內鏡檢查和胃黏膜活檢組織學檢查,尤其是後者的診斷價值更大。

  慢性胃炎治療原則

  慢性胃炎的治療目的是緩解症狀和改善胃黏膜組織學,包括炎症、萎縮和腸化等。治療應盡可能針對病因,遵循個體化原則:①對有明顯異常的Hp相關性慢性胃炎(病理活檢示中一重度萎縮、中一重度腸化、異型增生或內鏡下胃黏膜糜爛)或有胃癌家族史、常規治療療效差、伴有十二指腸炎或有消化不良症狀的患者,應進行Hp根除治療;②對以上腹飽脹、惡心或嘔吐等為主要症狀的患者,可選用促動力藥;③胃黏膜損害和(或)症狀明顯者則應用胃黏膜保護劑;④伴膽汁反流者則可應用促動力藥和(或)有結合膽酸作用的胃黏膜保護劑;⑤有胃黏膜糜爛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症狀為主者可根據病情或症狀嚴重程度選擇抗酸劑、H2受體拮抗劑或質子泵抑制劑治療。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飲食應規律、少食多餐,忌暴飲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煙戒酒、少飲濃茶咖啡及進食辛辣、過熱和粗糙食物;避免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

  由於慢性胃炎可持續存在並且非一成不變,故慢性胃炎患者需進行定期隨訪。部分Hp相關性胃炎(<20%)可發生消化性潰瘍。部分非萎縮性胃炎可發展為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常合並腸化,少數出現異型增生。經長期演變,少數患者可發展為胃癌。一般認為萎縮性胃炎每年的癌變率約為0.5%~1%。為了既減少胃癌的發生,又方便患者並符合醫藥經濟學的要求,建議不伴有腸化和異型增生的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每1~2年行內鏡和病理隨訪一次;活檢有中一重度萎縮或伴有腸化的萎縮性胃炎患者每1年左右隨訪一次;伴有輕度異型增生者,根據內鏡檢查和臨床情況縮短至每6個月左右隨訪一次;重度異型增生患者需立即復查胃鏡和病理,必要時行手術治療或內鏡下局部治療;自身免疫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亦需定期隨訪。葉酸、硒、大蒜素等藥物對胃癌有一定的預防作用。中醫藥對癌前病變的防治可能具有獨特的作用,處方著重健脾益氣、清熱解毒,整體與局部兼治原則,如猴頭菌片、胃復春等中成藥對腸上皮化生可能有益。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