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簡稱(CAG),是一種常見病,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胃癌前狀態,尤其是伴有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變可能性更大。其發病緩慢,病勢纏綿,遷延難愈,治療棘手。祖國醫學文獻中無萎縮性胃炎這一病名,屬於祖國醫學中“胃脘痛”,“腹脹”的范疇。因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以胃脘部脾滿疼痛多見,或脾滿而無疼痛,尚有少數患者無明顯症狀,故全國中醫學會第三次脾胃學術會議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辨證可以歸屬於“胃痞”證,就萎縮性胃炎而論,自纖維胃鏡問世以來,肉眼觀察加上活檢,對萎縮性胃炎的診斷更為明確。一般認為萎縮性胃炎的發病隨年齡的增長有增高趨勢。國內有報告,萎縮性胃炎約有74。2%發生在40歲以上,而30歲以下的年輕人僅占8。7%。萎縮性胃炎患者每增長一歲,其發病率平均增加1。25%。西班牙PENA對一系列病例進行分析發現,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及嚴重程度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中國總的發病率為4~30%,男性發病率為女性的3~4倍。本病有明顯地區差異。
(1)萎縮性胃炎患者為什麼易並發貧血?
胃病患者易並發貧血症,主要與胃酸缺乏及長期熱量攝入不足而致營養不良有關。?
首先,胃酸缺乏。當人們食進含鐵的食物時,只有在胃酸的作用下,才能釋放出鐵離子,然後再與腸內容物中某些糖和氨基酸形成絡合物,主要在十二指腸吸收。也就是說食物鐵只有 在胃酸作用下,由3價高鐵還原為2價低鐵才能吸收入血供身體利用。當胃酸缺乏時,如萎縮性胃炎、胃癌,食物中的高價鐵不能還原為低價鐵,使鐵吸收困難,時間長了可引起缺鐵性 貧血。另一方面,貧血也可加重胃酸缺乏,因為貧血時胃血液供應減少,胃腺分泌功能下降 ,可引起消化功能下降、腹瀉等症狀,造成惡性循環,加重病情。?
因此,當發生胃酸缺乏時,可以口服稀鹽酸、維生素C,以促進鐵的吸收,防止貧血發生。 當患有潰瘍病及其它影響進食的胃腸道疾病時,應積極治療原發病,飲食上注意合理搭配, 不偏食,貧血是可以防治的。?
(2)萎縮性胃炎並發貧血患者飲食調配?
很多胃病患者,如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病人因胃酸缺乏,進食後引起疼痛,嘔吐、 出血等原因,造成鐵吸收困難或營養不良,而引起貧血。在治療貧血之前應查清引起貧血的原因,在治療貧血的同時要積極治療原發胃病,以達到治本的目的。貧血時,血紅蛋白低下 ,主要由於身體內某一造血原料不足引起,因此,飲食中應根據不同類型的貧血,補充相應的造血原料,貧血是可以糾正的。那麼,在飲食中應補充哪些營養呢??
①應注意優質蛋白質的供給。飲食中要有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如動物肝、腎、心、瘦肉、魚 、 豆腐等。②應補充含鐵和銅豐富的食物。含鐵量高的食物有動物肝、心、腎、瘦肉、魚等; 其 次是綠色蔬菜和水果,如紅果、紅棗等;海帶、木耳、芝麻等含鐵量也很高,但吸收率不如 動物性食品。含銅多的食物有瘦肉、肝、黃豆、菠菜、白菜等。由於銅的需要量極少,每人 每天2毫克,只要能正常進食,一般飲食中都能滿足身體的需要。③維生素要豐富。特別是 硫胺素(B1)、葉酸、氰钴胺(B12?)和抗壞血酸(C)。含硫胺素豐富的食物是新鮮的綠葉蔬菜、 肝、腎等;氰钴胺主要來源是動物性食物,肝中含量最多,腎、肉類、魚類等次之;抗壞血酸主要在新鮮水果和蔬菜中。④適當限制脂肪攝入。因脂肪過多可抑制造血功能。若伴有消化不良或腹瀉,每日脂肪量應在60克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胃病伴貧血患者一般胃腸功能處於低下狀態,補充食物時應逐漸增加,以免加重胃腸道負擔,引起消化吸收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