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胃炎在我國是一種消化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在慢性胃炎中約占10%~30%。很多患者害怕最後步入胃癌階段而整日憂心忡忡。醫生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在病理上以胃黏膜固有腺萎縮為主要改變,可伴有腸上皮化生、炎性反應及異型增生。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可能與免疫、慢性酒精中毒、膽汁反流、藥物和年齡等有關。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上腹部脹滿、隱痛不適、食欲減退、嗳氣等。在認識和治療這個疾病的同時,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就可以預防癌變。
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而胃黏膜癌腫不是由正常細胞“一躍”變成癌細胞,而是一個多步驟癌變的過程,即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在這期間出現的病變稱之為癌前病變。癌前病變是指一類容易發生癌變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變化,即胃黏膜的異型增生和腸上皮化生,主要伴存於慢性萎縮性胃炎,因此臨床上常把伴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稱之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癌前病變或胃癌前期病變,伴中度以上的異型增生和不完全大腸型化生則稱之為真正的胃癌癌前病變。>>胃炎變胃癌之五步曲
慢性萎縮性胃炎容易發生癌變,那麼發生癌變的概率是多少呢?一般認為其癌變率是:5-10年癌變率約3%-5%,10年以上10%,輕度異型增生10年癌變率2。5%-11%,中度異型增生10年癌變率4%-35%,重度異型增生10年癌變率10%-83%。
■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如何預防癌變?
幽門螺桿菌是引起胃炎,促發胃癌的罪魁禍首。幽門螺桿菌導致細胞毒性因子然後導致胃黏膜發生增生性或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胃癌發病率是非感染的3-6倍,殺滅幽門螺桿菌可預防癌變。硒可清除使細胞老化的自由基,並干擾致癌物代謝,增強人體細胞免疫功能,可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可吃動物肝髒、腎髒、魚蝦及甲殼類海產品、大蒜、芹菜、蘑菇、芝麻等。維生素C和胃液可共同防止致癌物前體亞硝胺化合物的合成,可吃橘子、橙子、西紅柿、菠菜、鮮棗、猕猴桃。葉酸能促進核酸和氨基酸的合成,對修復被損傷或病變的細胞有一定作用,可吃動物肝髒、腎髒、綠葉蔬菜(如西紅柿、菠菜、卷心菜、胡蘿卜)。
了解一下: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關系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西醫治療有四種方法
由於萎縮性胃炎的病因還未完全清楚,因此,目前尚缺乏明顯有效的治療措施。其治療包括:
(1)一般治療:應盡量去除一切可能引起發病的因素,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宜規律,不暴飲暴食,戒煙忌酒,避免使用損傷胃黏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紅霉素、可的松等。
(2)保護胃黏膜:應盡量減少胃酸藥物的應用,注重加強胃黏膜屏障,避免黏膜損害。
(3)清除幽門螺桿菌:對幽門螺桿菌陽性者,應積極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目前多選用膠體铋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或替硝唑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療程2周。
(4)增強胃排空能力:促胃腸動力藥可加速胃排空能力,防止十二指腸液、膽汁反流等對胃黏膜的損害,常用藥物有多潘立酮(嗎丁啉)和莫沙比利等。
更多精彩內容 請點擊39胃病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