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炎 >> 胃炎常識 >> 胃炎?胃潰瘍?仔細辯

胃炎?胃潰瘍?仔細辯

  胃炎,指各種病因所致的胃黏膜炎性變化。其主要表現為黏膜充血、水腫,可伴有滲出物,出血或糜爛,也可伴有黏膜皺襞平坦或消失。胃潰瘍是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該病的形成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著密切的關系,故稱消化性潰瘍。

  潰瘍常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一般小於2.5 cm,深達黏膜肌層,邊緣整齊。潰瘍進一步發展時,可累及肌層或漿膜,甚至引起穿孔。當穿破血管時,可導致大量出血。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臨床表現有時缺乏特異性。比如都存在的消化道症狀有腹痛、嗳氣、腹脹、食欲缺乏、惡心、嘔吐,甚至嘔血和黑便。全身症狀可有周身乏力、消瘦、頭暈、腰痛等。所以對兩者的鑒別最好要借助胃腸道的X線檢查或胃鏡檢查。

  凡是胃腸道與酸性胃液接觸的任何部位,均可發生潰瘍,包括食管下段、胃、十二指腸、胃一空腸吻合口、梅克爾憩室等處。潰瘍形成的基本因素是胃液的自身消化作用,故取名為消化性潰瘍。因消化性潰瘍的好發部位大多在胃(胃小彎和幽門區)和十二指腸,故又稱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胃小彎、幽門區及十二指腸球部的黏膜比較平滑,神經分布豐富,但血液循環較差。這些部位是酸性食物的必經之路,較易遭受機械性損傷,胃酸和胃蛋白酶容易在這些部位停滯,因此潰瘍容易在這些部位發生。

  胃炎與胃潰瘍之間的關系,醫學界存在不同看法,但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慢性胃炎是胃潰瘍的發病因素之一。胃潰瘍大多發生在原有慢性胃炎的部位,胃潰瘍與慢性胃炎同時存在。胃潰瘍的發生與慢性胃炎對胃黏膜屏障破壞有關,黏膜屏障破壞後可導致胃腔內氫離子向胃黏膜內反彌散,使胃黏膜細胞損害,從而潰瘍形成。

  (實習編輯:陳占利)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