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的“胃病大國”。數據顯示,中國13億人口中,腸胃病患者有1.2億,消化性潰瘍發病率10%,慢性胃炎發病率為30%。作為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胃炎,其治療也是眾多人面臨與關注的問題。
急性、慢性胃炎的治療差異
胃炎是多種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症,那如何判定是急性胃炎還是慢性胃炎呢?專家表示,急性胃炎的臨床表現往往輕重不等,但發病均驟急。輕者僅有腹痛、惡心、嘔吐、消化不良;嚴重者可有嘔血、黑糞、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慢性胃炎臨床上十分常見,常無症狀,或者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後飽脹、反酸等。其中,慢性淺表性胃炎約占慢性胃炎患者的80%以上,主要症狀為上腹痛,惡心,嘔吐,嗳氣,反酸,燒心,食欲減退以及上腹飽脹。專家提醒,針對不同的胃炎症狀,需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
急性胃炎發病急驟,需要見效快的藥物及時控制病情。某健康網站王玉超兒科醫生指出,急性胃炎若有嚴重細菌感染者,特別是伴有腹瀉者可用抗菌治療。如黃連素、氟哌酸、慶大霉素等藥物;急性感染性胃炎可根據全身感染的情況,選擇敏感的抗菌素以控制感染;急性化膿性胃炎,應予大量有效的抗菌素治療。而對於慢性胃炎患者而言,日常調理則更為重要。
慢性胃炎的根治
據醫學資料介紹,從臨床觀點說,慢性胃炎治好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症狀好轉或消失,功能的好轉或恢復,組織病理的好轉與恢復。一般而言,經過科學的治療,前兩點可以達到,但病理損害則要看輕重程度。對於損害較深的萎縮性胃炎,需力求控制病變不往嚴重方向發展,在此基礎之上尋求恢復。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需在保證日常調理的同時,運用現代中醫的方法綜合施治。專家表示,萎縮性胃炎不單純是一種“炎症”,其是由於胃粘膜腺體細胞萎縮退化、功能減退所致,從而出現分泌不足、胃粘膜變薄、蠕動能力變差等。它不只是一部分細胞或一個局部問題,而是自身整體問題在胃上的一個局部表現。因此,患者在生活上要戒煙戒酒、勞逸結合;飲食上要有規律,食物需營養全面,易於消化;精神上保持愉快的心情與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可運用現代中醫的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定痛的綜合療法,在控制症狀的同時,培養並調動人體自身免疫力,以消除萎縮退化的老細胞,激活新細胞。如健脾消食的白術、茯苓、雞內金,可提高胃液分泌量與消化能力;滋養胃陰、清熱祛濕的百合、石斛、麥冬等,可促進胃液分泌,調節胃腸神經,改善胃動力;活血化瘀、調理氣血的蒲黃、當歸、白芍及烏藥等,可使氣血通暢、絡脈健運。
此外,專家提醒,在用藥上,一方面要防止藥物濫用,以免對胃黏膜造成損害;另一方面,根據藥物的療效決定用藥時間的長短。總的說來,用藥時間應適當長一些,並堅持用藥,不宜更換過勤,除非有不良反應或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