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潰瘍 >> 胃潰瘍保健 >> 小兒潰瘍預防有道 綜合措施顯身手

小兒潰瘍預防有道 綜合措施顯身手

  在小兒胃鏡檢查中,發現三歲甚至更小的小兒也患了胃潰瘍。一些家長不理解,胃潰瘍不是成人常見的胃腸道疾病嗎,怎麼小兒也會患胃潰瘍呢?

  胃潰瘍主要是指胃腸道的某些部位的黏膜及其深層組織被胃液消化而造成的黏膜病變,醫學界稱為消化性潰瘍病。以往認為此病在小兒中少見,近年來由於兒科醫生的重視和診斷技術的進步,小兒胃潰瘍的確診斷率在上升,甚至新生兒出生24~48小時即可發病。嬰幼兒發生率偏低,兒童隨著年齡增長,受生活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胃潰瘍發生率逐漸升高,學齡兒童多見。

  小兒胃潰瘍分為兩類:一類是應激性潰瘍,主要在嬰幼兒中容易發生,三歲小兒的胃潰瘍主要是應激性潰瘍。另一類為原發性潰瘍,大多為慢性,以十二指腸潰瘍為多見,好發於學齡兒童。

  原因諸多,HP感染不容忽視

  小兒胃潰瘍的發生與胃酸分泌過多和局部防御機制降低有較大關系,常見原因主要有在以下方面。

  1。 “菌從口入” 三歲以後,幽門螺桿菌(HP)感染率開始增高,7歲時陽性率接近成人。幽門螺桿菌可經口而入,定位在胃黏膜,使之分泌多種酶而增加胃酸分泌,破壞胃黏膜屏障,促進胃潰瘍發生。

  2。 “食物傷胃 飲食中過多的脂肪食物可刺激膽囊收縮素分泌,抑制胃排空和膽汁反流,造成胃酸分泌過多和胃黏膜的直接損害。粗糙的、辛辣的、過冷過熱的食物,濃茶、咖啡、含氣體的飲料,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也可直接損傷胃黏膜。此外,飲食時情緒變化也將導致胃功能紊亂,削弱胃黏膜屏障的保護作用。

  3。 精神心理因素 持續和過度的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和憂郁等精神心理因素,均可引起胃酸分泌失調,促發胃潰瘍。

  4。 濫用藥物 消炎鎮痛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抗生素(紅霉素)等藥不當,可直接損傷胃黏膜,導致胃潰瘍發生。

  不同年齡,臨床表現各異

  小兒胃潰瘍發生在不同的年齡,臨床表現不一樣。嬰幼兒(2個月~3歲)主要表現為突然嘔血、黑便、穿孔性腹膜炎,以應激性潰瘍多;也可表現為厭食、反復嘔吐、體重增長緩慢、貧血等慢性潰瘍症狀。學齡前期兒童(3~6歲)主要症狀為臍周不規則疼痛,進食後腹痛加重,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學齡期兒童症狀漸與成人接近,反復發作性腹痛為主要表現,疼痛的發生往往與進食有一定關系。胃潰瘍常常發生在飯後半小時內,持續1~2小時胃排空後緩解,故患兒不願進食,以減少疼痛發作。

  十二指腸潰瘍多為空腹疼痛,餐後3~4小時發生,不少患兒夜間痛醒,由於進食可緩解疼痛,故有的患兒常喜歡增加進食以減少發作。有些患兒還可出現嗳氣、泛酸、便秘等,也有突發嘔血、黑糞、昏厥甚至休克等表現。

  此外,對有以下表現的患兒,家長應提高警惕,帶孩子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①反復發作性腹痛,驅蟲後仍然腹痛;②反復出現進食後嘔吐,長期食欲不振,有不良飲食習慣;③不明原因貧血,大便隱血陽性;④突然出現頭暈、嘔血、黑便甚至休克;⑤有胃腸道症狀且有潰瘍病家族史;⑥在有嚴重感染、燒傷、顱腦疾病等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非甾體類抗炎藥時,出現消化道出血等。

  預防有道,綜合措施顯身手

  小兒胃潰瘍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嚴重時甚至危及患兒的生命。因此,預防小兒胃潰瘍十分重要,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 合理飲食。按時用餐,飲食有節制,不過饑、過飽。少食生冷食物,尤其是冷飲,因冷飲對胃壁的不良刺激可以引起血管收縮,產生痙攣。小兒食油煎食物要細嚼慢咽,因為油煎食物特別堅硬,食入後不宜消化。少食過酸、過辣食物。少食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竹筍、茭白、草頭等。不吃水泡飯和辛辣調味品,不喝濃茶、咖啡。

  * 生活規律。按時休息,睡眠充足,避免過度疲勞。對學齡期兒童,家長應幫助其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防止過度勞累。對於考試前後精神特別緊張的孩子,家長應幫助其緩解緊張的情緒,避免考試前後發生胃潰瘍。

  * 加強體育鍛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以利於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素質和適應生活變化的能力,減少發病機會。

  * 防止交叉感染。幽門螺桿菌傳染性較強,有家庭聚集特征,應注意把好“進口”關,防止幽門螺桿菌入侵。日常飲食家庭成員中有胃病的要明確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若有感染,最好實行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