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潰瘍 >> 胃潰瘍常識 >> 胃潰瘍危及生命的四大並發症!

胃潰瘍危及生命的四大並發症!

  一、大量出血

  是本病最常見並發症,其發生率約占本病患者的20%~25%,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原因。並發於十二指腸潰瘍者多見於胃潰瘍,而並發於球後潰瘍者更為多見。並發出血者,其消化性潰瘍病史大多在一年以內,但一次出血後,就易發生第二次或更多次出血。尚有10%~15%的患者可以大量出血為消化性潰瘍的首見症狀。

  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表現取決於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量。如十二指腸後壁潰瘍,常可潰穿其毗鄰的胰十二指腸動脈而致異常迅猛的大量出血;而其前壁因無粗大的動脈與之毗鄰,故較少發生大量出血。潰瘍基底部肉芽組織的滲血或潰瘍周圍粘膜糜爛性出血,一般只致小量而暫時出血。消化性潰瘍出血速度快而量多者,則表現為嘔血及黑糞;如出血量少,出血速度慢而持久,則可表現為逐漸出現的低色素性小紅細胞性貧血和糞便潛血陽性。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黑糞比嘔血多見,而胃潰瘍出血,兩者發生機會相仿。短時間內的大量出血,可因血容量的銳減而致頭昏、眼花、無力、口渴、心悸、心動過速、血壓下降、昏厥,甚至休克。消化性潰瘍並發出血前,常因潰瘍局部的充血突然加劇而致上腹疼痛加重。出血後則可因充血減輕,以及鹼性血對胃酸的中和與稀釋作用,腹痛隨之緩解。

  根據消化性潰瘍病史和出血的臨床表現,診斷一般不難確立。對臨床表現不典型而診斷困難者,應爭取在出血後24~48小時內進行急診內鏡檢查,其確診率可達90%以上,從而使患者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

  二、穿孔

  潰瘍穿透漿膜層而達游離腹腔即可致急性穿孔;如潰瘍穿透與鄰近器官、組織粘連,則稱為穿透性潰瘍或潰瘍慢性穿孔。後壁穿孔或穿孔較小而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時,稱亞急性穿孔。

  急性穿孔時,由於十二指腸或胃內容物流入腹腔,導致急性彌漫性腹膜炎,臨床上突然出現劇烈腹痛。腹痛常起始於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續而較快蔓延至臍周,以至全腹。因胃腸漏出物刺激膈肌,故疼痛可放射至一側肩部(大多為右側)。如漏出內容物沿腸系膜根部流入右下盆腔時,可致右下腹疼痛而酷似急性闌尾炎穿孔。腹痛可因翻身、咳嗽等動作而加劇,故病人常臥床,兩腿卷曲而不願移動。腹痛時常伴惡心和嘔吐。病人多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四肢濕冷、心動過速。如穿孔發生於飽餐後,胃內容物漏出較多,則致腹肌高度強直,並有滿腹壓痛和反跳痛;如漏出量較少,則腹肌強直、壓痛及反跳痛可局限於中上腹附近。腸鳴音減低或消失。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表示有氣腹存在。如胃腸內容物流達盆腔,直腸指診可探到右側直腸陷凹觸痛。周圍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多。腹部X線透視多可發現膈下有游離氣體,從而可證實胃腸穿孔的存在;但無隔下游離氣體並不能排出穿孔存在。嚴重的穿孔病例或潰瘍穿透累及胰腺時,血清澱粉酶亦可增高,但一般不超過正常值的5倍。

  亞急性或慢性穿孔所致的症狀不如急性穿孔劇烈,可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腸粘連或腸梗阻征象,並於短期內即可見好轉。

  三、幽門梗阻

  大多由十二指腸潰瘍引起,但也可發生於幽門前及幽門管潰瘍。其發生原因通常是由於潰瘍活動期,潰瘍周圍組織的炎性充血、水腫或反射性地引起幽門痙攣。此類幽門梗阻屬暫時性,可隨潰瘍好轉而消失;內科治療有效,故稱之功能性或內科性幽門梗阻。反之,由潰瘍愈合,瘢痕形成和瘢痕組織收縮或與周圍組織粘連而阻塞幽門通道所致者,則屬持久性,非經外科手術而不能自動緩解,稱之器質性和外科性幽門梗阻。由於胃潴留,病人可感上腹飽脹不適,並常伴食欲減退、嗳氣、反酸等消化道症狀,尤以飯後為甚。嘔吐是幽門梗阻的主要症狀,多於餐後30~60分鐘後發生。嘔吐次數不多,約每隔1~2天一次。一次嘔吐量可超過1L,內含發酵宿食。病人可因長期、多次嘔吐和進食減少而致體重明顯減輕。但不一定有腹痛,如有腹痛則較多發生於清晨,且無節律性。因多次反復大量嘔吐,H離子和K離子大量丟失,可致代謝性鹼中毒,並出現呼吸短促、四肢無力、煩躁不安,甚至發生手足搐搦症。空腹時上腹部飽脹和逆蠕動的胃型以及上腹部震水音,是幽門梗阻的特征性體征。

  四、癌變

  胃潰瘍癌變至今仍是個爭論的問題。一般估計,胃潰瘍癌變的發生率不過2%~3%,但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並不引起癌變。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