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鏡技術的發明和應用,給形態學開拓了廣闊的研究領域。利用電鏡 研究細胞的超微結構及其病變,使病理學對疾病過程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細微。近年來,病理工作者利用電鏡不僅能研究細胞超微結構的損傷和變化,而且還能幫助臨床對某些難以確診的疾病做出診斷,並從亞細胞水平探討疾病的發病機理和協助進行未分化腫瘤的分類,以利於臨床治療。
在腫瘤病理學的研究中,電鏡技術亦被相當廣泛地應用。研究發現,腫瘤類型不同,其超微結構亦有不同。良性腫瘤細胞的超微結構基本上與其起源細胞相似,惡性腫瘤細胞根據分化的高低而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異型性。這種異型性主要為量上的差異,迄今尚未發現可據以診斷惡性腫瘤的特異性超微結構改變。因此要鑒別是否為腫瘤和腫瘤的良性性仍主要靠光鏡觀察,但在確定瘤細胞的分化程度,鑒別腫瘤的類型和組織發生上,超微結構的研究常超重要作用。
更多關於胃癌知識:胃癌具有遺傳性
胃癌的超微結構病理學研究,國內外已有不少報導,下面作簡要的論述。
1、胃癌細胞的超微結構具有一般癌細胞的特征。
胃癌細胞形態不規則,異型性明顯。胃癌細胞核體積增大,核漿比例大(嗜銀細胞及部分粘液性癌細胞例外),核形極不規則,分化差的癌細胞常呈扇形或花邊狀;核膜內陷增多;核周圍間隙有不同程度加寬;核內常染色質十分顯著,有的核內幾乎全為常染色質,異染色質一般較少,分布在近核膜處或呈島狀散在分布於核中;核仁明顯增大,呈海綿狀或實體狀,並常常靠向核膜,多為單個,亦可見雙核仁的癌細胞;核內常見到核內小體及假包物。胃癌細胞胞漿量相對減少,游離核糖體特別是多聚核糖體增多,粗面內質網等細胞器相對較少,並可伴有畸變。如線粒體一般較腫脹,嵴形態排列不規則且數量較稀少,粗面內質網的量和高爾基體的發育程度則隨胃癌的分化而異。細胞之間的連接裝置不如正常上皮細胞發達可少或缺如。
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細胞其超微結構亦不同。分化程度高的胃癌細胞,胞漿內可形態各種類型的粘液性分泌顆粒,其分布及變化具有一定的 規律,或者由細胞游離面的質膜特化形成微絨毛結構,而在分化程度低的胃癌細胞中,則這些特化的細胞結構不發達。根據癌細胞的這一超微病理特點,可以判斷胃癌的細胞的分化方向和細胞的起源。向腸上皮方向分化的胃癌細胞,細胞游離面質膜形成比較發達的的微絨毛,與腸上皮吸收細胞腺腔面的微 絨毛相似,其內含有一束縱行的微絲向下伸入頂部細胞質中,形成小根。在細胞質中形成粘液性分泌顆粒時,與腸上皮杯狀細胞的分泌顆粒相似,顆粒的直徑一般較大,顆粒內含有電子透明的絮狀內容物。向胃固有上皮方向分化的胃癌細胞,其游離面質膜膜上的微絨毛稀疏、短小或向導如,微絨毛內不含軸絲束;細胞質中形成的粘液性分泌顆粒與胃 固有上皮表面粘液細胞或頸粘液細胞中的粘液顆粒相似,粘液顆粒直徑較小而內容物電子 密度較大,或在粘液顆粒中存在一個偏位的致密性核樣體。
電鏡觀察發現在一此分泌粘液的胃癌細胞中見到一得特異性的結構一 細胞內囊(intracellular cyst) 。細胞內囊多為細胞質內單一性的圓形囊腔,囊壁表面可見腸型微絨毛,囊腔內可見 含有均質的或細顆粒性的粘液,有時見到細胞碎屑或絮狀不定形物質。細胞內囊多為單個,偶爾可見兩個,大小不等,大者直徑約4μm,小者0。5μm。在各種類型的人體惡性腫瘤中,很少發現有細胞內囊的類似結構,因此,細胞內囊對胃癌來說有一定的特異性,在鑒別腸型胃癌與腸癌上有一定意義。
2、 各型胃癌的超微病理特點
(1)管狀腺癌:
癌細胞的游離面均有微絨毛形成,但其長短、排列及疏密程度均 極不規則,多數微絨毛內可見微絲或微絲束形成的核心。核形一般較規則,細胞器較豐富。胞質內粘液顆粒的量和形態差異較大,有的較多,有的則無。粘液顆粒的形態也不同,有的呈內含絮物之 空泡,有的呈電子密度高的小體,有的形如杯狀細胞內的粘液顆粒,有的內有一電子密度高的核心,有的同時見多種類型的粘液顆粒。癌細胞間可見連接,有的甚至可見 發育好的緊密連接和橋粒,但一般的連接均數目較少而短,分布也不均勻。
(2)粘液腺癌:
此型癌的特點是除在細胞內外可見大量的絮狀粘液樣物和粘液顆粒外,其余結構與上述的管狀腺癌相似。
胃癌預防知識:吸煙讓胃癌更“暴露”
(3)低分化腺癌:
此型癌中腺樣結構部分和彌散或成簇的癌細胞的特點不同。腺樣結構部分的超微結構與上述管狀腺癌相似,但微絨毛一般短而稀少,細胞間連接明顯變薄變短且稀少,細胞間間隙明顯增大。彌散或成簇的癌細胞的特點是,細胞之間無或極少連接,細胞呈游離狀態,細胞表面出現大小形態極不規則的突起。核形不規則,胞質內富含核糖體,細胞器較少,高爾基體不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