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國皆居於惡性腫瘤的首位。與其它的惡性腫瘤一樣,胃粘膜上皮細胞的癌變是一個漸進過程,常經歷多年的持續胃癌癌前病變階段,少數病人會演變為胃癌。胃癌發生前,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在醫療工作中常碰到有的病人持寫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鏡檢查報告找醫生。他們情緒緊張,生怕病變發生癌變。
慢性萎縮性胃炎,單憑胃鏡經肉眼觀察下結論是不准確的,必須經過活檢送病理進行組織學檢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胃粘膜有慢性炎症和腺體萎縮方可確診,且其仍屬良性病變。由於慢性萎縮性胃炎常伴有胃粘膜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所以其確有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因此,目前把胃粘膜出現不完全結腸型腸化生,或者出現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視為胃癌癌前病變。
不典型增生即為異型增生,主要是上皮細胞和腺體細胞異常增生,且失去原來的功能,可分為輕、中、重3級。腸化生來自腺體頸部增殖細胞,其中完全型小腸化生,屬炎性反應,不完全型結腸化生,與腸型胃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所以,當病理報告為胃粘膜有不典型增生(輕度)或胃粘膜有完全型小腸化生時,則不屬於胃癌癌前病變,癌變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病理特征為:胃粘膜有不典型增生(中度或重度)或胃粘膜有不完全型結腸化生,就屬於胃癌癌前病變了,有癌變的可能性。所以首先要弄清診斷才行。對胃癌癌前病變的逆轉,是預防胃癌的重要措施。近幾年我們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在治療癌前病變中,經過保護粘膜、改善胃粘膜血液循環、增加胃粘膜上皮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功能,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可以轉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或恢復正常粘膜;腸化生數也可以減少或完全消失;輕、中度不典型增生可以逆轉;但重度不典型增生逆轉或消失的機會較小。因70~82%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所以病人還要積極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一般可用西藥解除症狀,中藥健脾益氣,清熱解毒。上海瑞金醫院采用黨參、白術、灸積殼、雲苓、蒲公英、射干、馬勃、石見穿、白花蛇舌草等治療該病,獲得了滿意效果。對重度不典型增生,有人提出可考慮手術治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點擊39胃病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