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發生率約為30%,在胃癌早期即可發生。除浸潤型胃癌外,其他類型的胃癌一般在腫瘤表面都會形成明顯的潰瘍,因而易發生出血。其中大多數為慢性小量出血,而且僅表現為大便隱血的持續陽性。當腫瘤侵犯了胃黏膜下較大血管引起破潰時,才有較大量的出血,此時血液經胃酸的作用成為咖啡渣樣血液或黑糞。大出血的發生率為7~9%。有大出血的患者並不意味著腫瘤已屬晚期,因為胃壁的黏膜下層具有豐富的血管,當侵及黏膜下層的早期胃癌,如病灶范圍較大而使黏膜下層的血管受到較多的破壞時也可發生大出血。有的患者甚至以往無任何腹部症狀,而第一個症狀表現為消化道急性大出血。
黑糞即柏油樣便。若上消化道出血未經口腔嘔吐出來,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血液中的血紅蛋白與腸內的硫化物結合成硫化亞鐵,硫化亞鐵使大便發黑而發亮,像柏油一樣。稱為柏油樣便,表明出血量已經達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藥物可以使大便發黑,采用大便隱血試驗可資鑒別。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顏色改變,僅在化驗時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稱為隱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的疾病有胃潰瘍、胃癌。黑糞或大便隱血陽性常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有的胃癌早期就可引起出血,特別是位於胃大彎以上部位的胃癌,可能早期無其他不適症狀,而出血是惟一的症狀。有人對早期胃癌患者的胃液進行過隱血檢查,發現有65%隱血陽性,由此可見出血對胃癌診斷的意義和重要性。
發現黑糞或大便隱血陽性一定要查清出血的原因,特別是40歲以上的人一旦發現黑糞應立即到醫院檢查,以便明確診斷,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