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癌 >> 胃癌常識 >> 胃腸道間質瘤是什麼?

胃腸道間質瘤是什麼?

  胃腸道間質瘤是什麼?胃腸道間質瘤是一類起源於胃腸道間葉組織的腫瘤,占消化道間葉腫瘤的大部分。間質瘤作為一個較新的概念,應該涵蓋了以前所謂的“胃腸道平滑肌瘤”或“胃腸道平滑肌肉瘤”。下面就讓我們具體的了解一下相關的內容。

  胃腸道間質瘤的發病是一種相對比較少見的一種疾病,但是這種疾病的種類繁多,形態復雜。過去由於病理學技術的限制,胃腸道許多混有平滑肌纖維或神經束的梭形細胞腫瘤,常被診斷為平滑肌源性腫瘤或神經源性腫瘤。現在的研究認為其中大多數為c-kit陽性或cd34陽性類似cajal間質細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的間葉性腫瘤,即目前的定義的胃腸道間質瘤,而平滑肌源性或神經源性腫瘤只占極少數。

  1960年,matin等首先報道了6例胃壁的胞漿豐富的圓形或多角形細胞腫瘤 ,命名為胃上皮樣平滑肌瘤;1962年,stout報道了69例胃的間葉性腫瘤,稱之為“奇異型平滑肌瘤”或“平滑肌母細胞瘤”;1969年,在who的腫瘤分類中稱之為上皮樣平滑肌母細胞瘤,雖因電鏡下也未找到平滑肌的證據有所懷疑,但未予足夠重視。1983年,mazur、clark發現大多數胃腸道間質瘤缺乏平滑肌細胞的特征,提出胃腸道間質瘤概念,將gist定義為包括生物學行為與起源不明的全部胃腸道梭形細胞腫瘤。自此,胃腸道間質瘤(gist)概念漸為多數人認識和接受。

  1998年,kindblon等研究表明,gist與胃腸道肌間神經叢周圍的cajal細胞相似,均有c-kit基因、cd117、cd34表達陽性。icc為胃腸起搏細胞,因此,有人又將其稱之為胃腸道起搏細胞腫瘤(gastrointestinal pacemaker cell tumor,gipact)。但gist可發生於胃腸道外,如大網膜、腸系膜等,且gist瘤細胞無icc功能,因此目前認為gist可能不是起源於icc,而是起源於與icc同源的前體細胞(間葉干細胞),這也可解釋部分瘤細胞中有灶性肌源性標記表達。因此,目前大多數作者不贊同用gipact命名來取代gist命名。現階段用gist命名比較恰當。

  胃腸道間質瘤是什麼?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希望大家對相關的內容有所了解,希望對這種疾病的治療有所幫助。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