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可以引發胃癌的,這種因素在胃癌的引發因素中屬於外界因素,所謂胃癌的外界因素就是胃通過飲食與外界接觸,某些致癌因素可發揮致癌作用。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幽門螺桿菌感染引發胃癌的相關常識。
近年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普遍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發病有很大關系的。1994年WHO已將其列為第一類胃癌危險因子。國內外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胃癌發病率與HP感染率呈正相關,HP感染者胃癌危險性較非感染者增高6倍。同時發現胃癌高發區,HP感染年齡提前。我國蘭州10歲以下兒童感染率已達40%~50%,福建長樂市5歲以下兒童竟達50%,明顯高於低發區。在正常胃黏膜中很少能分離到幽門螺桿菌,而隨胃黏膜病變加重,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增高;測定胃癌病人的血清,發現其幽門螺桿菌抗體陽性率明顯高於對照組,為胃癌的危險因素。HP參與胃癌的發生,其機制是多方面的。HP本身的代謝可以產生一些毒性物質,如尿素、磷脂酶等,這些物質可以降低局部環境的酸性並導致上皮細胞損傷,產生慢性萎縮性胃炎;另外HP感染造成胃黏膜炎性細胞浸潤,使氧自由基增多及多種細胞因子釋放,導致DNA損傷及細胞凋亡。多項研究表明HP感染者其胃黏膜上皮細胞凋亡指數明顯增高。細胞凋亡刺激上皮細胞增殖或導致胃黏膜萎縮,是胃癌發生的主要環節。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各家報道不一,除與檢查方法和抽樣人群不同有關外可能尚與胃癌的病期、病理類型、病變部位有關。Asaka等發現早期胃癌HP陽性者為93%,明顯高於健康對照者,也高於晚期胃癌患者。有人認為腸型早期胃癌HP感染率高於彌漫型早期胃癌,但也有報告兩者無明顯差別。Menegtti等分析了307例非贲門區(胃窦、胃體、胃底)胃癌患者HP血清抗體陽性率為81%~83%,之間無顯著差異,但明顯高於贲門癌患者。表明胃癌與HP定居部位和炎症有關。Parsonnet提出HP導致胃癌的3種假說:①細菌代謝產物直接轉化胃黏膜。②HP的DNA整合宿主細胞DNA。③引起炎症反應,繼而產生基因毒作用。
在這裡我們的專家提醒大家要診斷胃癌光靠生活中的一些症狀是無法正確的診斷的,很多的胃癌症狀需要在胃鏡下才能看的到,所以大家一旦有類似胃癌的症狀一定要去專業的醫院做明確的診斷後在用藥治理,以免發生誤診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