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君到知天命之年,患慢性胃炎有十余年的歷史,近來胃炎症狀時輕時重,聽說慢性胃炎容易引起癌變,疑心自己也會患上胃癌,因而情緒頗為低落,寢食難安。他到醫院咨詢:慢性胃炎會不會轉變成胃癌?為防止癌變,是不是可預先切除部分病變的胃?
慢性胃炎會否轉化為胃癌,這是眾多胃病患者普遍關切的問題,很有必要說一說有關問題。慢性胃炎根據胃黏膜的病理改變不同,可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兩種。慢性淺表性胃炎主要表現為胃黏膜水腫、充血或伴糜爛、出血等炎症改變,而腺體無明顯異常,不影響胃酸分泌,所以胃的分泌功能正常。慢性萎縮性胃炎則胃黏膜多呈蒼白或灰白色,皺襞平坦,黏膜層變薄,胃腺體萎縮、減少或消失,腺上皮功能受破壞,胃酸分泌減少、腺體萎縮後可代之不正常的腺體增生。淺表性胃炎能轉變為萎縮性胃炎,這種轉變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根據近幾年國內外學者研究,淺表性胃炎通常不會癌變,慢性胃炎病人大多數屬於這一種。而萎縮性胃炎僅有小部分患者可發展成胃癌。國外研究者隨訪這類患者10年後統計,癌變發生率為5%~10%;我國約在3%~5%左右,不過這還要看患者的胃黏膜上皮是否變化成腸黏膜上皮。慢性萎縮性胃炎只有當胃黏膜上皮出現腸上皮化生並伴有增生性改變,且腺體黏液頸細胞有壞死性改變時才會發展為胃癌。所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人也不必過分緊張。
要確定自己是否屬於有胃癌危險的慢性胃炎患者,首先應做胃鏡或X線檢查,辨明你患的是什麼類型的胃炎,若是萎縮性胃炎則應密切觀察有無腸上皮化生,特別是有不典型的增生者,這是癌前期病變的主要征兆。對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人,要求每年定期復查一次。在定期隨訪中如發現癌變,多屬早期,手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95%以上,預後是良好的。很早期者還可在胃鏡下直接摘除病灶,這種手術簡單,無後遺症。
患者平時應隨時注意掌握自己的病情,如原有的胃炎已好長時間未犯,近期又突然出現症狀,以及原患的慢性胃炎症狀日益加重,且治療效果不佳,或反復出現黑便或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曾做過胃切除手術,已有10年以上歷史的老患者;平時喜食油炸食品、腌制品、過鹹食品及其它刺激性食物,或長期飲濃茶、咖啡、酒、過度吸煙者,患胃癌的危險性要比一般的胃炎病人大得多,都在提高警惕之列。
慢性胃炎是否須作預防性胃大部切除呢?這點醫生並不贊成。由於慢性胃炎是胃黏膜彌漫性病變,即使胃大部切除後殘胃仍有炎症,且手術後不可避免的膽汁反流會加快炎症進展。另外,手術後胃也是癌前病變,據臨床觀察,10年後的殘胃胃癌發生率逐年增高,且高於沒有經過手術的胃。因此,胃大部切除既無預防癌變的作用,反而破壞了胃的生理功能。但如是長期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腸腺化生,未能排除癌變可能者,可慎重考慮切除。
關於慢性胃炎的治療問題,目前既無特效藥,又沒有嚴格的療程,還只停留在對症治療的水平。其治療原則,首先是消除病因,如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必須做根除感染治療;其次是使用麥滋林、維酶素、維生素E、膠狀铋等改善胃的微循環,以保護和修復胃黏膜屏障;其三是對症治療,如淺表性胃炎胃酸多者可用抑酸劑,萎縮性胃炎胃酸少、不消化者可加米醋及助消化酶,腹脹明顯者可用促動力藥,疼痛顯著而抑酸或铋劑無特效者可考慮短期使用阿托品類藥。由於慢性胃炎的療效與療程有關,病人應按醫囑至少用藥1~3月,不能因症狀減輕而過早停藥。
那麼,平時又將如何預防胃癌呢?病人要有自我保護意識,這一點十分重要。在個人飲食上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加奶制品及蛋類食物,盡量少吃油炸、麻辣等刺激性食品,特別不要吃霉變食物,進食不宜過快,注意不宜過燙。還要注意飲水衛生,水中亞硝酸鹽含量高的地方應改水,因為亞硝酸鹽在胃腸中與胺或酰胺發生作用,合成亞硝基化合物,可致癌變。同時要堅決戒掉煙酒。
其實,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人本來就是少數,其中又只有3%~5%轉變為癌,所以千萬別談癌色變。過分地緊張焦慮,只能加重病情發展,破壞機體免疫功能,反而使“癌魔”不請自到。因此患者要充滿戰勝疾病的信心,放下思想包袱,盡情地享受豐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