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倒綜合征發生的原因是由於行胃切除後胃容量變小,使食物在胃內存留的時間短,並且食物不是被充分消化後逐漸地向腸內輸送,而是迅速地送到腸內。腸管為了盡快地將這大量食物加以消化吸收,就要大量分泌消化液。特別是作為主食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可很快被吸收。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機體就會出現血糖升高的現象,這就是早期傾倒綜合征發生的機制,病人表現為食後30分鐘以內可有出汗、心慌、惡心、麻木、臉面發紅、全身倦怠感、腸鳴、腹痛等症狀。還有的病人則表現為飯後2-3個小時才出現冷汗、頭暈、意識障礙等,這是晚期傾倒綜合征的特點。其機制是血糖升高後,機體又會反應性地大量分泌胰島素,繼而又引起血糖值急劇降低的結果。病人應對自己易患傾倒綜合征有清醒的認識。
對傾倒綜合征的主要對策是飲食療法。因為做過胃切除手術的病人的胃不能和健康人的胃一樣每日進食三餐,那樣胃腸的負擔就過重了。應采取小量多餐的飲食方法,讓食物少量分批進入胃內、腸內。並選擇低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以少量分次食入為好。如仍一日三餐,應在每餐大大地減少食量,然後在上午10點和下午3點再吃些東西,則不會發生傾倒綜合征。為了不使血糖速升、速降,應減少碳水化合物食物(米、面等)的攝入量,多吃些蛋白質飲食。在進食時應先吃干食,後吃流食,並緩慢進食,飯後安靜臥床20-30分鐘,這些均可使食物進入腸內的速度減慢,從而預防了傾倒綜合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