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毒1型(HTLV-1)又稱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可引起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ATL)。此外,有多項研究報告,HTLV-1感染與ATL之外的多種惡性腫瘤發病危險增高相關。但是,日本卻有學者發表論文稱,該病毒感染可降低胃癌發病危險。
對於HTLV-1感染與惡性腫瘤的相關性,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看法。例如,日本麻生(Asou)等報告,該病毒感染與多種癌症危險增高相關,有澤(Arisawa)等則認為,除ATL、結直腸癌、肺癌、肝癌外,該病毒感染不會帶來任何其他癌症發病危險。與此相反,也有學者報告,對於胃癌,該病毒感染似乎抑制了其發病,日本有川醫院的松本(Matsumoto)等就持這種觀點。
HTLV-1感染者“因禍得福”?
近日,Matsumoto等報告, HTLV-1感染看起來能降低胃癌發病幾率,其論文已經在《傳染病雜志》上發表。
此前已有資料顯示,日本有川地區居民胃癌發病率較低,而HTLV-1陽性率則顯著較高。為了明確HTLV-1感染與胃癌發病之間的相關性,Matsumoto等進行了一項研究。
該研究共納入5686名40歲以上受試者。這些受試者在1989-1992年間接受了血清HTLV-1抗體檢測,此後,研究者對所有受試者進行隨訪直至2003年3月。在隨訪期間,1812名接受了胃鏡檢查。在這些受試者中,497名入組時未接受胃癌檢查者的HTLV-1血清學檢查結果為陽性,其中男性183名,女性314名,平均年齡59歲。另外497名入組時未接受胃癌檢查但HTLV-1陰性的受試者被設為對照者,他們的年齡、性別、隨訪時間均與前述HTLV-1陽性者匹配。
結果顯示,在HTLV-1陽性者中,14例(2.8%)發生胃癌,而HTLV-1陰性者則有35例(7.0%)發生胃癌,比值比(OR)為0.38(P=0.0028)。由此,研究者認為,HTLV-1感染可能降低了胃癌發病危險。
胃癌危險降低玄機何在?
Matsumoto等公布了上述發現後,當然不會就此止步,他們也致力於揭示上述看似有悖常理的現象背後的因果本質。在他們的論文中,研究者提出,HTLV-1降低胃癌危險的作用可能與其調節幽門螺桿菌活性相關。
已有眾多研究證據證實,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險因素。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等認定,已有足夠的流行病學和組織學證據顯示,幽門螺桿菌是明確的致癌病原體。學者們已經注意到,HTLV-1與幽門螺桿菌感染之間存在微妙關系。美國的斯圖弗(Stuver)等報告,HTLV-1陽性者消化道潰瘍史顯著較少。英國的沃克(Walker)報告,HTLV-1感染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較低。日本的立花(Tachibana)等報告,健康的HTLV-1攜帶者遲發型超敏反應顯著減弱,提示即使健康攜帶者也存在亞臨床免疫抑制。因此,在HTLV-1長期感染期間,免疫抑制的進展可能使胃部形成不適合幽門螺桿菌定殖的微環境,並使其逐步從胃內清除。
據此,Matsumoto等推測,HTLV-1感染降低胃癌危險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受抑相關。在研究中,他們的確觀察到,無論是男性、女性還是總體而言,該病毒陽性者的幽門螺桿菌陽性率都低於陰性者,盡管這種差異未達顯著性。他們注意到,HTLV-1感染通常早於幽門螺桿菌感染,前者70%發生於母嬰垂直感染,而後者僅3%發生於1歲以前。早期的HTLV-1感染可能削弱了胃黏膜的免疫應答,從而影響了幽門螺桿菌感染和增殖,也因此降低了胃癌危險。
HTLV-1:人體共生病毒?
HTLV-1與幽門螺桿菌感染之間的相互作用究竟有何意義?對於這個問題,J Infect Dis同期配發的述評提出了一些觀點,令人讀起來饒有興致。
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布雷澤(Blaser)等在述評中指出,HTLV-1感染者胃癌發病率低可能說明,該病毒感染僅僅是一個標志,表明宿主本來就存在某種特性,使該病毒易感,同時能降低胃癌發病危險;同時也可能提示,HTLV-1感染能提供某種胃癌保護機制。有跡象表明,後者更接近於真相,因為HTLV-1可抑制幽門螺桿菌感染。
從腫瘤生物學角度看,HTLV-1與幽門螺桿菌的這種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義,提示HTLV-1可能為人體的一種共生病毒,可通過影響幽門螺桿菌誘導的病理過程保護宿主。早在19世紀,人們已經認識到人體共生微生物的價值,但直到今天,我們才開始理解其廣泛性和復雜性。長期以來,人們的注意力集中於人體共生細菌,但是對於人體是否存在共生病毒似乎乏人問津。
人們一直關注各種病毒長期攜帶導致的炎症、腫瘤等,如EB病毒、巨細胞病毒,也包括HTLV-1,而Matsumoto等的研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病毒感染是否同時也會對人體有益?從這個角度看,Matsumoto等的研究可謂是“模范”,他們對普遍存在的微生物之間的長期生物學相互作用進行了探索,以闡明其相互間的臨床協同和對抗作用。如果我們繼續深入研究人體內的“生物多樣性”,我們會日益發現這種相互作用的臨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