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出現在我面前的楊老師拎了厚厚一沓檢查單,他愁眉苦臉地說:“要是我得了癌症怎麼辦?”安慰他一番後,我立即帶他到神經內科就診。頭顱CT正常,血壓、血脂、血糖正常,只有多普勒超聲提示說“腦供血不足”。
“以前醫生也說我是腦供血不足,但吃過鹽酸氟桂嗪等改善腦供血的藥後,我還是覺得沒啥效果,並且我這段時間失眠很嚴重。”說著說著,他突然煩躁起來,“連省級醫院也查不出來問題,肯定是大病!你說我活著有什麼意思!”
大夫悄悄把我拉到一邊:“這個病人情緒很不穩定,我建議你帶他看看心理醫生。他的心理壓力太大了!”
當天下午,我帶他找到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心身科主任高新立。“楊老師,在給你看病前,我想讓你陪我坐坐診。因為有兩個患者提前預約過今天要來,你聽聽他們的情況以後,我再給你看病。”高主任神秘地說。
一個小時後,46歲的李先生來了。他是一家公司的老總,三個月前,因為公司的資金緊缺,他急得幾天都沒有睡覺。就在一次會議中,他突然感到心慌、胸悶,下屬立即撥打120將他送往醫院,但經急診檢查,他的心電圖、血壓、心肌酶等各項指標均正常。看到他症狀緩解後,醫生就建議他回家了。可他隨後反復多次出現陣發性心慌、胸悶,可24小時心電圖、64排CT,甚至冠狀動脈血管造影等多項檢查都沒有查出他的心髒有實質性病變。於是他總懷疑自己的病很重,終日惶恐不安,總害怕再次突發心慌,公司也不敢去了,整天待在家裡,身邊隨時都得有人陪著,否則他就極度害怕,久而久之,他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也是在一個醫生的推薦下,他慕名找到了高新立。
說話間,32歲的宋女士也如約來到了診室。她是某公司的銷售經理,由於工作原因,她經常出差,生活不規律,同時工作壓力較大。近半年來,她感覺胃部總會隱隱作痛。胃鏡檢查提示她有淺表性胃炎。消化科大夫給她開了抗酸、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可吃了3個月,她依舊覺得沒有好轉,脾氣也變得暴躁了,還總感覺疲乏沒勁,腦子反應遲鈍,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去心身科看看吧!”為她看病的消化科大夫好心提醒她。
“之所以將你們三個聚在一起,是因為你們的病根是一樣的。”看著他們疑惑的表情,高新立接著說,雖然他們各自描述的症狀並沒有相似之處,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存在明顯的抑郁情緒。
隨後的心理測試證實了高主任的推測:三位患者都反映說,他們情緒好時,身上不舒服的感覺就沒有或者很輕;可情緒不好時,各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會出現或加重。
“我注意到,你們三個在最初感到不舒服時,都承受著比較大的壓力,並且從客觀方面講,這些負面因素一時半會兒也無法完全擺脫。於是,它們就變形為你們感受到的頭暈、心慌、胃部不適等身體上的症狀。”高新立頓了一下說,你們之前都做過多種檢查,但又確實沒有發現明顯的器質性病變,這不能說明醫療設備差,或者說你們真的得了查不出來的絕症,而是更加肯定了一個事實:你們的身體沒有問題!
“可我真的覺得很不舒服啊!這種感覺又假裝不出來。”楊老師此話一出,立即得到了其他兩人的認可。
“沒有說你們假裝。我的意思是:你們感覺到的這些不適症狀,不是因為身體的某個器官發生了病變,而是抑郁症的症狀之一。”高主任說,之前也接診過不少類似的患者,在某些情況下,頭暈、心慌、胃部不適等病情都極有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現。按以往經驗來說,患者確診後,只要接受系統的抗抑郁藥物治療和心理輔導,3個月後,這些不適症狀就能明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