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飄飄,北風嘯嘯”在下雪的冬季,又到了宅男宅女們“蝸居”在家裡的季節,吃了睡!睡了吃!成為了生活中的主旋律,可貌似惬意生活的背後卻埋下了健康危機,專家表示,吃完就睡,滿滿一胃的東西無法順暢消化極易導致胃食管反流,時間久了,容易導致贲門局部的病變,甚至癌變。
反復咳嗽、咽炎和胸痛或是胃食管反流病惹的禍
據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已經由10年前的2.5%上升到現在的7.3%,目前仍保持持續上升趨勢。可另一方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主動就醫率不足10%。
據悉,只有60%的人有明顯的消化道症狀,比如燒心、泛酸。不少人最初症狀表現為一些消化道外的症狀,專家表示,這是因為反流的胃酸進入食道,可以刺激食道內神經,通過神經反射造成喉部痙攣、冠狀動脈痙攣和全身血管痙攣。這樣患者就會出現心絞痛、胸悶、哮喘、血壓偏高等症狀,讓很多患者都堅信自己得了心腦血管疾病。
“據統計,現在至少有70多種疾病是由胃食管反流導致的,包含鼻炎、肺氣腫、冠心病、高血壓等。”專家提醒,“如果某些疾病久治不愈、療效不好,最好查查胃食管反流。”
太胖、愛喝酒、吃太飽都易致胃“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與年齡增長、肥胖、過度飲酒、體力勞動過度、吸煙以及精神壓力等因素都有關系。”專家表示,此外也與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例如常吃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愛喝濃茶、濃咖啡等,甚至吃太飽也不行。
專家解釋,食管跟胃之間有道閘門——下食管括約肌,像個松緊帶。吃東西時,食管蠕動,撐開松緊帶,把食物推入胃中。吃完後,松緊帶收緊,胃裡的東西就不能跑回去了。但當你吃太飽、或者飲用高度酒精飲品時,會導致胃的壓力超過食管的壓力,本該處於收緊的胃就會把中間的“閥門”撐開,導致食物反流。
24小時食管pH監測和阻抗檢查可確認
專家介紹,一般市民可先自行判斷是否患有胃食管反流,在平時生活中頸部是否經常有放射性的火辣辣的感覺;是否有反酸、燒心、食物反流到嘴裡的症狀;是否因為胸骨不舒服反復在心內科就診,而做了很多心髒檢查都沒發現問題;有沒有反復的哮喘、慢性咳嗽等發作,而常規平喘的藥物控制不了症狀。如果以上四個問題中有一個回答“是”,就要考慮胃食管反流的可能。
對於懷疑胃食管反流的患者,醫學上,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診斷手段:胃鏡: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鏡下可以有糜爛性食管炎的表現,但是陽性率不高,據報道只有10-30%的患者存在糜爛性食管炎。食管24小時pH監測:用pH記錄儀對患者進行24小時食管酸度連續監測,可提供食管是否存在過度酸反流的客觀證據,檢查時實時記錄反流相關症狀。
專家特別提醒,目前對於胃食管反流主要為藥物治療,主要是質子泵抑制劑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