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例資料
患者,女,21歲,3歲時因下唇色素沉著,腹痛、腹脹、嘔息肉狀物診斷為腸息肉病。1998年10月23日(16歲)因腹痛、腹脹、嘔吐、便閉來我院就醫。查體:T36.4℃,P80次/min,R21次/min,BP113/60mmHg;急性病容,呻吟不止,抱腹輾轉;下唇呈斑狀綠色,指端點狀藍染。腹部微隆起,未見腸型及蠕動波,腹肌稍緊,壓痛,輕反跳痛,腹叩診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活躍,聞氣過水聲。血常規:RBC6.77×10 12 /L,Hb130g/L,WBC14.7×10 9 /L;尿常規:正常;B超:下腹包塊65mm×40mm;X線攝片示:不完全性腸梗阻。入院診斷:機械性腸梗阻。術中見回腸近空腸部位腸管遠端套入近端長約50cm,復位後見套入段腸管呈紫色,扪及腸腔內多個息肉,大者占腸腔2/3內徑,切除該段腸管,並將遠近端腸腔10~15cm以內息肉逐一切除,行回腸端端吻合,探查空腸、結腸、胃十二指腸未見息肉,子宮附件未見異常。息肉≤0.5~1.0cm的部分有蒂,息肉≥1.0cm的均有蒂。術後診斷:P-J氏綜合征並回腸腸套疊。2001年4月13日(18歲)因腸梗阻、左側卵巢巨大囊腫入院。術中見一約25cm×25cm×10cm巨大卵巢囊腫(左側),包膜完整,切除後見上段空腸擴張,近端空腸套入遠端約30cm,從屈氏韌帶開始約100cm空腸內有大小不等息肉20余顆,采取距屈氏韌帶15cm切除空腸約100cm,近端空腸予以翻卷切除腸腔內息肉,行空腸端端吻合。回腸末端一4cm×3cm×3cm息肉,乙狀結腸一5cm×4cm×3cm息肉,於其根部切開腸管予以切除,其余腸管未扪及息肉,子宮、右側卵巢、及其它器官未見異常。術後診斷:P-J氏綜合征並空腸套疊、左側卵巢巨大囊腫。2003年8月3日(21歲)腹部包塊再次手術。術中見腫塊為右側卵巢囊腫,約18cm×10cm×5cm大小,卵巢被擠壓成扁平狀,切除囊腫,保留部分卵巢組織,探查胃、腸未扪及明顯的息肉,其它髒器未發現異常。病理報告:右側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2 討論
Peutz-Jegher(P-J)氏綜合征是一種特殊類型胃腸道息肉病,伴粘膜、皮膚色素沉著,一般呈墨綠色,表現在下唇及指、趾端,息肉主要分布在小腸,胃、結腸次之。屬於基因遺傳病,為單個顯性多效基因遺傳,外顯率高。同一家族患此病者甚多,息肉性質常為錯構瘤,5%可伴有卵巢腫瘤。臨床症狀為腹痛、黑便、貧血、腸梗阻。因發病率極低,患者生存年齡缺少具體的統計數字。本例診斷明確,但追蹤3代無類似病史。患者從3歲開始出現胃腸道症狀,16歲息肉性腸梗阻,18歲息肉性腸梗阻伴卵巢囊腫,21歲再次並 發卵巢囊腫,近6年來病情進展迅速,呈波浪狀,其間做過多次胃鏡、腸鏡檢查和內鏡下結腸息肉切除術,隨著年齡的增長,息肉的生長也呈多發、膨脹性,先後累及到雙側卵巢。本例在卵巢病變前以息肉性腸梗阻為主,當卵巢病變時息肉的生長相對緩慢甚至處於靜止狀態,這種特征性變化暗示性腺細胞和腸粘膜細胞之間有某種關聯,兩者均為基因畸變外顯的靶器官。由於兩側卵巢先後受累,生育功能受影響,保留部分卵巢可以維持雌性激素的分泌,同時也潛伏著保留的卵巢再次囊變或惡變的可能性。因為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采用基因治療如納米技術和核轉錄調節因子(NK-κB)等方法可能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