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從表面上看似軀體器官的疾病,其實質是心理問題,如許多心理社會問題會導致胃病的表現。
有位30歲的男患者,從事出租車司機工作。經常胃部不適,胃鏡檢查確診為“胃潰瘍”。胃潰瘍一直反復發作,直至上消化道出血,病情穩定後,醫生建議他看看心理醫生。
這位患者帶著疑惑的心情來到心理門診,經過與病人較長時間的交談,心理醫生了解到他的基本情況:他3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守寡至今,是一所幼兒園的老師。患者5年前結婚,妻子比他小2歲,沒有工作,收入很少,兩人沒有孩子。
通過分析,心理醫生對這個病人形成了如下印象:
(1)職業是出租車司機,工作時間長、強度大。因妻子收入少,家庭的經濟壓力比較沉重;與鄰居關系緊張,又未加入任何團體,社會活動極少。
(2)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母子關系過於親密,結婚後母親難以接受新的家庭成員,婆媳關系緊張,經常發生口角。
(3)自小得到母親的過分照顧,但缺乏父愛,使其生性比較懦弱,依賴性強,內向,敏感,人際關系協調能力較差。
由於感覺到自己病情發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母親與妻子共同的關注,緩解她們之間的矛盾,因而對治療的態度不積極。
根據以上情況,心理醫生認為:這個病人表現出來的是“胃潰瘍”,實際上造成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難以擺脫的巨大生活壓力和煩惱。他的康復不僅需要治療器官系統的“病”,更有賴於解決困擾他的各種問題。依據這個診斷,心理醫生建議患者在針對性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心理治療,解除憂郁、焦慮,改善睡眠。協調婆媳關系,促使家庭形成輕松愉快的氛圍,給予病人以情感的支持。鼓勵病人的妻子參加各種培訓,以盡快找到合適的工作,減輕病人的經濟壓力。
幫助病人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適當減輕工作強度,調整生活規律和飲食習慣,盡量按時就餐和休息。鼓勵病人多參加社會活動、多與家人和朋友交流,並適當參加體育鍛煉。
隨著藥物、心理雙重治療和病人家庭氛圍日益和睦,一段時間後,這位病人的生活逐漸趨向正常,精神狀態明顯改善,“胃潰瘍”症狀也完全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