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胃病病因 >> 幽門螺桿菌 >> 小心幽門螺桿菌使慢性胃炎變為癌症

小心幽門螺桿菌使慢性胃炎變為癌症

  受訪專家:雲陽縣人民醫院內一科(消化神經內科)主任 副主任醫師 熊德山

  熊德山,雲陽縣人民醫院內一科(消化神經內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重慶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腫瘤專業委員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重慶市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IBD學組委員。主要擅長慢性胃炎、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潰瘍、消化道腫瘤、肝硬化、急性胰腺炎等疾病的診治,特別對消化內科危急重症搶救有豐富經驗。

  華龍網8月25日10時30分訊(記者 向潇)幽門螺桿菌是目前人類感染最為普遍的細菌。據統計,全世界約有一半的人口感染幽門螺桿菌。長期感染幽門螺桿菌會造成慢性活動性胃炎,並導致胃黏膜萎縮和腸上皮化生,發生異型增生和癌變的機會也增多。那麼,幽門螺桿菌是一種什麼樣的細菌?應該如何抑制?如何防止慢性胃炎變為胃癌?記者采訪了雲陽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熊德山。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傳染性疾病 人是唯一傳染源

  “前不久國際消化病專家達成共識,將幽門螺桿菌感染定為了一種傳染性疾病,也就是說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細菌。”熊德山表示,長期感染幽門螺桿菌會造成慢性活動性胃炎,並導致胃黏膜萎縮和腸上皮化生,一旦發生胃粘膜萎縮和腸化,即便進行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發生胃癌的風險仍較大,所以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是預防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發展成胃癌的關鍵。

  60%的中國人會發生幽門螺桿菌感染,人是幽門螺桿菌唯一的傳染源,進食不清潔的食物和接吻,都能導致傳染。幽門螺桿菌對人體造成危害,是因為它能產生多種毒力因子,如鞭毛、黏附因子、酯多糖、尿素酶、空泡細胞毒素和細胞毒素相關蛋白,尤其後兩種毒力因子危害最大。

  熊德山介紹,感染幽門螺桿菌之後,80%的早期患者沒有症狀,少數患者即使有症狀也是一些非特異性表現,如食欲不振、早飽、腹部不適等,極易被當作消化性潰瘍或其他胃腸道疾病而被忽視。要想早期發現,對生活在高發區、有胃部症狀或有家族史的人,均應盡早定期進行胃部檢查。首選的檢查方法是胃鏡檢查,也可進行X線鋇餐檢查和幽門螺桿菌檢查。因為醫生可以通過胃鏡直接觀察到胃黏膜的細微改變,對懷疑有癌變的地方,還可以直接通過胃鏡取一些組織標本進行病理學檢查。

  病從口入 小心幽門螺桿菌使慢性胃炎變為癌症

  生活中許多人出現中上腹部不適、隱痛、噯氣、反酸、惡心、食欲下降的症狀,有很大可能是慢性胃炎。嚴重時大便呈黑色、血色,有癌變的風險。

  熊德山提醒,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的發生有關系,慢性活動性胃炎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關聯,在慢性活動性較重的區域內細胞容易發生早期癌變,應引起警惕。因此,防治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轉變成胃癌的一個可行措施,就是預防和治療幽門螺桿菌的感染。

  那麼,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呢?“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和預防胃腸道傳染病一樣,要把住‘病從口入’關。” 熊德山說,只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盡量吃高溫加熱的熟食,喝開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淨,對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有一定效果。同時,熊德山表示,幽門螺桿菌導致的慢性胃炎基本不用住院,但是需要通過調養和吃藥,患者應嚴格遵從醫生的指導進行治療。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