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最為密切的幾種疾病: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發病率很高。有上腹不適患者的檢出率可達80%以上,但過去對其病因卻一直不清楚。自從澳大利亞兩位科學家發現幽門螺桿菌以後,對幽門螺桿菌的研究成為全世界醫學研究的熱點。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我國也於1985年首次分離出幽門螺桿菌,並對幽門螺桿菌進行了大量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發現慢性活動性胃炎病人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為95%,幽門螺桿菌陽性的胃炎多為活動性胃炎,殺滅幽門螺桿菌後則變為非活動性胃炎。慢性活動性淺表性胃炎逐漸發展可以轉變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繼而加重萎縮性胃炎並發生腸上皮組織轉化異型增生,成為癌前病變。萎縮性胃炎被認為是胃的癌前疾病,因此萎縮性胃炎患者每1—2年需胃鏡復查一次,以便及時發現早期癌變。
2、消化性潰瘍比較常見,其胃鏡檢出率為16。5%—28。9%。過去認為“無酸(PH)則無潰瘍”,抑酸可愈合潰瘍。雖然抑酸愈合潰瘍不難,但一年內復發率高達60%—90%。幽門螺桿菌的發現和相關研究顯示,消化性潰瘍與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我國胃潰瘍的幽門螺桿菌檢出率約為70%,十二指腸潰瘍的幽門螺桿菌檢出率約為90%,而根除幽門螺桿菌之後經過長期隨訪觀察,潰瘍復發率明顯下降至10%以下。因此有人提出了“無幽門螺桿菌則無潰瘍”的說法。
3、胃癌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發生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幽門螺桿菌被認為是胃癌的一個高危致病因素。實驗研究顯示,幽門螺桿菌可引起細胞過度增殖,使DNA易受損傷;幽門螺桿菌還可引起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過度表達及基因突變等因此認為幽門螺桿菌是胃癌的一個啟動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