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發病率居各種胃病的首位,消化性潰瘍又稱胃、十二指腸潰瘍,也是一種常見病,據估計,約10%的人在其一生中得過此病。由於這兩種疾病很常見,用於治療的“胃藥”也種類繁多。然而,如何去選擇胃藥,如何服用,如何去防止一些藥物的副作用,並不是每個有“胃病”的人都了解的。
“最貴”的胃藥為何無效?
一位有三年“胃病”史的患者來到診室,訴說三年來反復上腹疼痛、飽脹、嗳氣、胃口不好,做過兩次胃鏡檢查均為“慢性胃炎”,服過多種藥物,症狀時好時重。他說,最貴的胃藥我吃了不少,但就是不能治好我的胃病。他所說的“最貴的胃藥”是奧美拉唑(商品名洛賽克),這是一種價格昂貴、對抑制胃酸有很強作用的藥物,治療消化性潰瘍效果好,但不主張用來治療慢性胃炎。對慢性胃炎目前尚無特效的療法,除了避免不良飲食習慣,如戒煙酒、忌服對胃黏膜有損傷作用的藥物(如阿司匹林)外,主要是對症治療。像這位患者,使用一些胃腸動力藥如嗎丁啉或西沙比利,結合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迪先)或铋劑(德諾),以及助消化的藥物對緩解症狀比洛賽克有更好的效果。
“對症”用藥並不能減輕症狀
急診室裡,一位男青年捂著肚子走進來,說三小時前吃了一個可能變質的盒飯,半小時前開始覺得上腹及臍周陣發性疼痛,惡心嘔吐,排水樣大便一次。醫師帶著實習醫師問了病情後檢查病人,病人無發熱,腹軟,在上腹及臍周有輕壓痛,腸鳴音亢進。考慮是急性胃腸炎。實習醫師很快開出處方請醫師審閱,處方上有阿托品1支(1毫克)肌注,胃復安(滅吐靈)1支(10毫克)肌注,醫師問用藥的依據,實習醫師說病人腹痛,腸鳴音亢進為胃腸平滑肌痙攣,用阿托品這類解痙劑可解除痙攣而止痛;病人有惡心嘔吐,用滅吐靈可以止嘔。醫師說,這樣用藥並不合適,阿托品是解痙劑,可以止痛,而滅吐靈是胃動力藥,可促進胃腸的蠕動,兩種藥的藥理作用是相反的,同時並用並不能有效地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慢性胃炎或胃十二指腸潰瘍病人常同時有上腹部疼痛、飽脹、惡心、嗳氣、呃逆等症狀,用藥時不應將解痙止痛藥如阿托品、普魯本辛、顛茄酊等和胃腸動力藥如胃復安、嗎丁啉、西沙比利等同時服用。臨床上,慢性胃炎如有上述症狀,可服用嗎丁啉或西沙比利,除對飽脹、惡心、嗳氣等有效外,對緩解疼痛也有一定作用。對以上腹部疼痛為主的,可服用適量抑酸劑如H2受體拮抗劑(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阿托品類的解痙劑雖有止痛作用,但目前在慢性胃病者中已較少使用,因為這類藥物延緩胃排空,對胃潰瘍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時副作用較大,如心率加快、口干、排尿無力、瞳孔散大等,老人及青光眼病人不宜使用。
能止痛的藥不可當“止痛藥”用
診室裡,一位病人對醫師說:胃鏡檢查說我患了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我每次疼痛發作時吃兩三天的雷尼替丁就不痛了,很見效,但經常發作,去年還出過一次血。醫師問他有否連續服藥,病人回答說:不痛了干嘛還要吃藥?我最多吃一個星期。這個病人將雷尼替丁當成“止痛藥”。像雷尼替丁這類的H2受體拮抗劑(常見的還有西米替丁、法莫替丁)和質子泵阻滯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由於有很強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在治療消化性潰瘍時,止痛效果很明顯,但不能將這些藥物當止痛藥來服用,痛就服,不痛就不服。這些藥物在治療消化性潰瘍時有正規的療程,H2受體拮抗劑的療程常為4~8周,質子泵阻滯劑的療程常為4周。對一些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主張在療程結束後繼續給予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維持量治療。有復發規律(如秋冬或冬春之交發作)者,可在發病季節前給予一療程的預防性治療。若將這些藥物當“止痛藥”來服用,不規則的治療常使潰瘍難以愈合且易於復發。
“三聯”、“四聯”如何聯用
幽門螺桿菌和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的密切關系已為醫學界所公認。幽門螺桿菌這一名詞常被病人提及,並要求醫師給予抗菌藥。目前認為出現上腹痛、嗳氣等不適患者,如胃鏡檢查僅提示“輕度慢性胃炎”而其他檢查未發現異常,屬於功能性消化不良,部分合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但在使用藥物治療時,主要對症治療,如應用西沙比利、嗎丁啉等胃腸動力藥。有返酸、空腹痛者可用H2受體拮抗劑,而不首選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藥物。對症治療效果不好又合並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可試用根除幽門螺桿菌的藥物。有潰瘍者,如不是由非甾體類消炎藥(如阿司匹林等)引起的,主張常規使用根除幽門螺桿菌藥物治療。
根除幽門螺桿菌有很多種方案,常用以铋劑或質子泵阻滯劑為中心,如铋劑或質子泵阻滯劑加上兩種抗菌藥即組成“三聯”方案,質子泵阻滯劑為中心的“三聯”加上铋劑即為“四聯”。這些方案應在醫師指導下選擇使用,病人不宜自行買幾種藥物組合服用就等於“三聯”或“四聯”。不恰當的使用除了不能使症狀緩解、潰瘍愈合外,還可能使幽門螺桿菌產生耐藥,以後再用藥時效果就不好了。
慢性胃病的病因有多種,藥物治療也是多方面的,同一種病,不同的病人也有個體差異,所以慢性胃病的病人應到醫院進行適當的檢查,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當的藥物,才有利於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