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劉先生是一家建材公司的銷售經理,平常在外應酬多,今年春節過後他就老覺得胃不適,心裡尋思定是胃病又犯了。自從跑銷售以後,由於應酬多,常陪客戶喝酒,生活不規律,胃病一直與他形影不離,時好時壞。此次根據以往的經驗自己買了些胃藥吃後感覺好些,但沒過多久又不行了。家裡人說,老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得到醫院好生檢查一下。
到了醫院,由於劉先生怕做胃鏡檢查,醫生只好根據他描述的症狀開了些藥,叮囑他把酒戒了,盡量推掉不必要的應酬,在認真服藥的同時安心養胃。但即使這樣,最近劉先生的胃不適症狀還是反反復復,而且體重也下降了不少。再次檢查發現,腫瘤指標偏高,經上腹部CT並結合胃鏡檢查,發現在胃底漿膜下有一個2X3厘米大小的腫瘤,取組織活檢後確認是胃癌。
針對胃癌發病率不斷上升以及患者發病年齡日益年輕化傾向,胃病專家提醒廣大胃病患者:認真對待胃病,對於久治不愈的胃病,要趁早檢查,尋找原因。
胃癌已成第三大常見腫瘤
有關專家介紹說,權威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胃癌高發區,現在國內每年新增胃癌病例近40萬,目前我國胃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該病也成為了我國繼肺癌和肝癌之後的第三大常見腫瘤。
“遺憾的是,對於胃癌很多人還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大夫說,面對早期的胃腸不適,能夠主動去醫院檢查的人不足20%。加上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過度減肥等原因,胃癌的早期征兆容易被掩蓋,致大多數胃癌一經發現,已經處於中晚期,其中不少人還一直把它當成是胃病自己買藥在治。
那麼,哪些胃病最有可能發展成為胃癌?
患者又該如何尋找早期惡變的蛛絲馬跡呢?成都胃病醫院住院部李少華主任介紹說,臨床上患萎縮性胃炎、面積較大的胃潰瘍、胃息肉、胃平滑肌瘤及肉瘤、原發性惡性淋巴瘤等都存在癌變的可能,其中有一些病診斷時也特別容易和胃癌混淆,需要引起特別注意。
作為患者,由於胃癌的早期症狀常不明顯,發現比較困難,不過仍有蛛絲馬跡可尋。李主任介紹說,約80%以上的胃癌患者早期會出現上腹部疼痛;約1/3患者出現胃部悶脹、上腹不適、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1/3的患者雖沒有明顯的消化系統症狀,但可能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消瘦和疲倦無力;部分患者表現為泛酸、燒心、惡心、嘔吐、嗳氣或黑大便等。
其中,早期胃癌較多見的症狀是上腹不適,如輕度胃部疼痛、膨脹沉重感,有時心窩部隱隱作痛,起初常被診斷為胃炎或潰瘍病並加以治療,症狀可能暫時緩解。如病變發生在胃窦部,可發生十二指腸功能改變,出現節律性疼痛,類似潰瘍病的症狀,也易被誤診為十二指腸潰瘍而延誤治療。但這些症狀都會在一段時間後復發。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病理學上絕大多數胃癌是發生在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殘胃炎、胃息肉、胃潰瘍等基礎上的,因此這部分胃病病人應特別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