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胃病常識 >> 孩子胃痛常被誤當“肚子痛”

孩子胃痛常被誤當“肚子痛”

  胃病並非成人專利,兒童胃鏡檢查發現各類胃病的比率高達80%~90%。

  日前,12歲的男孩兵兵在學校上衛生間時突然暈倒,被緊急送往廣州市兒童醫院急診。從外表看來,兵兵個子高、身體壯,用媽媽的話說“一頓可以吃下一只雞,平時也沒啥病”。然而,經過胃鏡檢查,診斷的結果卻讓兵兵的媽媽大跌眼鏡——十二指腸潰瘍合並出血。“孩子之前從沒說過自己胃痛或肚子痛呀!怎麼會是胃病?”

  其實,兵兵這樣的病例在兒童醫院並非個案,在該院每年開出的2700多張胃鏡檢查單中,近90%都會發現問題。專家指出,淺表性胃炎、十二指腸炎、消化性潰瘍在兒童中的發病率最高,可見胃病絕非成年人專利,應該引起家長們的重視。

  學齡前兒童如有下列臨床症狀需要作胃鏡檢查:

  1。與飲食有關的反復嘔吐、嗳氣、反酸、腹脹;

  2。反復腹痛,定位不確切,可局限於心窩部,也可見於肚臍眼周圍,呈間隙性,腹痛無規律,可發生於夜間和清晨,但無腸道寄生蟲感染史;

  3。原因不明的嘔血或拉黑便,大便隱血檢查多次呈現陽性結果;

  4。具有胃病家族史,孩子病程在3個月以上,伴有面黃、消瘦、貧血和上腹痛等症狀。

  小貼士

  胃鏡檢查暴露兒童胃病的“黑洞”

  “兒童醫院每年針對患者大概要做2700多次胃鏡檢查,其中將近90%都會發現問題。” 廣州市兒童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區文玑介紹,由於胃鏡在兒科起步較晚,以往的鋇餐、X線等並不能將兒科的消化系統疾病“一網打盡”。胃鏡在消化道檢查的有效率可以達到99%,目前隨著胃鏡在兒科檢查中的日益普及,兒童胃病這個“黑洞”逐漸暴露在陽光下,其中包括了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已經成為兒童的常見病,家長對此應高度重視。

  一般來說,兒童的腹痛意識不明顯,不能准確描述感覺,使得很多兒童胃病不能及時被發現。此外,該病症狀的多樣性也是讓家長容易產生錯覺的因素之一。區文玑介紹,胃病患兒的疼痛時間不固定,多數表現為餐後痛,也有一些表現為餐前痛,吃了東西後,食物中和胃酸,疼痛反而會減輕。相對於成人患者長達十幾年的病史,兒童的胃痛往往表現為間歇性發作,每次也許只有幾分鐘或十幾分鐘,疼痛的感覺很快就可以消失。

  孩子胃痛常被誤當“肚子痛”

  除了一般胃病患者都會有的反酸、嗳氣等症狀之外,不同年齡的患兒,胃痛的感覺和表現也很不一樣。

  學齡期(7~14歲)的孩子如果患胃病,有時候會感到不規律的腹痛,持續時間不一,而且有的潰瘍還不一定伴有腹痛感,這讓早期發現確診更加困難。患兒還可能覺得胸骨下方不舒服,部分緊張的家長甚至會擔心是不是心髒出了問題。

  學齡前(3~6歲)兒童對腹痛已經有了模糊認識,但是仍不能准確區分疼痛位置。“來就診的學齡前兒童,超過80%都說自己是肚子痛,可是一檢查,壓痛點明顯在上腹部。”所以很多家長會在孩子的“誤導”下懷疑是腸蛔蟲在作怪,使得真正的病因遲遲未被發現。

  至於嬰幼兒(滿月~3歲),他們還不能表達自己的感覺,一旦感到腹痛,往往會啼哭不止、食欲不好、厭食、嘔吐、消化道出血等,還會有黑便、血便等症狀。區文玑指出,正因為嬰幼兒不能自述病史,家長如果再粗心大意,或者對上述症狀自行曲解和處置,導致被送來醫院的這個年齡段的患兒,往往病情相對嚴重。

  兒童胃病常見五大原因

  父母感染Hp孩子容易得胃炎

  “現在已經證實,引起小兒胃炎、潰瘍的病原菌主要是幽門螺旋桿菌(Hp)。”區文玑介紹,小兒潰瘍,其中約有1/4是Hp感染引起的。

  “成人的Hp感染者,超過半數都是在兒童時感染的。”區文玑強調說,Hp感染以“人—人”、“口—口”為主要的傳播方式和途徑,在家庭內有明顯的聚集現象,父母感染了Hp,其子女的感染機會比其他家庭高得多。有的父母長輩在給嬰幼兒喂奶時,先自己用嘴試試牛奶的涼熱,還有的家庭所有成員共用一個漱口杯,中國家庭還不習慣用公筷,所有筷子都在一個盤子裡夾菜,這些習慣都不同程度存在著Hp感染的可能。

  家長開食店 孩子胃遭殃

  洋快餐、油炸食品、可樂、咖啡……相比於每天的正餐,不少孩子更偏愛這類食品和飲料。區文玑提到,曾有家長帶著孩子來消化科就診,根據孩子的症狀,她問了問家長的職業之後,就對孩子胃病的病因猜得八九不離十了。原來,這位家長是開食品店的,孩子一放學就在店裡大吃零食,大喝冷飲。而咖啡、可樂等飲料,恰恰就會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油炸食品、洋快餐等高油高脂食物,則會給胃部帶來很大負擔。

  除了飲食結構,孩子的飲食習慣同樣需要格外重視。孩子挑食、偏食、厭食、飲食不規律,幾乎是多數家長都曾經面對過的問題。年齡小的孩子樂於模仿父母,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吃飯時不要做其他事情。而有些年輕媽媽自己就很愛吃零食,身邊有了這樣的榜樣,孩子得胃病的機會也就更大。

  換牙期 胃病或由牙病起

  不注意口腔衛生導致爛牙壞牙,也是不少胃病患兒的致病因素之一。“不少孩子說自己胃疼腹痛,張開嘴一檢查,發現臼齒表面全都是黑的。”區文玑說,兒童7歲左右門牙開始換牙,10歲左右臼齒開始換牙。這個年齡的孩子吃東西,往往來不及細細咀嚼就已經咽下了肚。這樣的孩子如果感到肚子痛,首先就是牙齒的問題。

  牙齒是消化食物的第一道工序,需要給胃“把好關口”。如果在嘴裡沒有被咀嚼到位,食物到了胃裡,胃的蠕動和胃酸分泌也就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問題。因此,家長從小就應教育孩子保護牙齒,養成每天兩次刷牙的習慣,尤其是睡覺前的一次。同時不提倡小孩子用牙簽,給孩子剔牙時,應該用牙線替代牙簽。

  濫用退燒藥 損傷胃黏膜

  孩子生病,不少家長愛擅自施藥,殊不知這樣可能適得其反,雖然暫時緩解了不適症狀,卻可能導致孩子的胃黏膜損傷。小兒胃黏膜的血管豐富,但是各種消化酶的分泌少而且活力低,消化功能差。況且兒童的體質和胃黏膜的個體差異大,一些比較常見的抗生素和退燒藥,成人服用問題不大,但是孩子可能受不了。區文玑提到,更有家長看這種退熱藥沒效果,就換別的藥來逐個用,無意中將孩子的胃當成了“實驗室”。

  兒童生病用藥時應該注意,盡可能選擇對胃影響小的藥物,以減少胃黏膜損傷。一些退熱鎮痛藥可以放在餐後吃,或者同食一些護胃藥,避免給嬰幼兒空腹服藥。給孩子去熱也不一定非服藥不可,還可以選擇物理降溫,但最保險的辦法還是及時就診,聽取醫生意見。

  上學就胃疼 是不是裝病?

  “我的女兒今年12歲,馬上就要升初一了。可是最近她一上課就感覺胃疼,放學回家就感覺好受些,而一到周末放假就活蹦亂跳,跟以前沒病的時候一樣。醫生,我孩子是不是在裝病呀?”

  對於這種現象,區文玑解釋說,孩子的不良情緒、精神問題和學習壓力等,可能會導致一些身體症狀,臨床上也發現一些兒童胃病與此相關。Hp感染導致的兒童胃炎,通過抗Hp藥物治療,通常1~2周就會產生明顯療效,但是這種孩子來說效果不佳。

  有的孩子面臨升學考試,課程緊壓力大;有的孩子很好強,非要考班級第一名不可;有的孩子一直住家,開始住校不習慣……由此引發的胃痛、胃炎的,在兒童醫院消化科並不少見。

  區文玑提醒,遇到這種情況,在醫院確診後,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在讓孩子堅持服藥的同時,和孩子多溝通,保證其休息時間。不要給孩子增加壓力,創造一個輕松和相互理解的家庭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藥物發揮最佳療效,讓孩子盡快康復。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