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心、吐酸往往是由於胃內充滿酸性的胃液,如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胃液分泌量明顯增多,可出現燒心、泛酸。有的患者胃酸並不高,也會出現燒心、吐酸,則是因為食管遠端下食管括約肌功能失調,引起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胃,從而出現上述症狀。許多反流性食管炎、贲門痙攣患者,還有胃部分節除術後和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就是如此。另外,慢性消化不良或不良的飲食習慣,如睡前進食、飲濃茶,也容易出現燒心、吐酸。
許多人認為治療燒心吐酸,就要服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又稱抑酸劑。抑酸劑主要適用於胃潰瘍和胃食管反流患者,前者使用時間比較短,而後者使用時間長,症狀輕者可間斷使用,症狀嚴重者則需終身服藥。目前常用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主要包括質子泵抑制劑,例如埃索美拉唑(耐信)、蘭索拉唑、奧美拉唑(洛賽克)等;還有H2受體阻斷劑,例如西咪替丁(泰胃美)、法莫替丁等。
鈣離子的吸收與周圍環境的PH值有關,環境越酸,鈣越容易吸收。抑酸劑抑制胃酸的生成,所以會妨礙骨骼的主要構成元素——鈣的吸收,進而導致骨骼結構脆弱。長期服用抑酸劑,有可能導致骨質疏松症。
專家建議,長期服用抑制胃酸藥物的患者,應定期監測骨密度,並且多攝入富含鈣的食品。與質子泵抑制劑相比,H2受體阻斷劑對抑酸的作用相對較弱,因此對鈣的吸收影響也會較小。在臨床治療中,如果患者病情控制穩定,一般會將質子泵抑制劑換成H2受體阻斷劑。
此外,燒心、吐酸的症狀,並不是胃酸增高與否的標准。不能輕易用止酸藥。尤其是對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酸分泌功能低下的病人,如果使用止酸藥,無疑是雪上加霜,促使其向反面發展。因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變趨勢是向低酸發展的,所以,用止酸藥時一定先要考慮胃分泌功能的情況,辨證施藥,千萬不能一出現燒心、吐酸,就用止酸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