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自年輕時起,就經常因夜間咳嗽而醒來,曾到多家醫院就診,幾乎嘗遍所有“鎮咳藥”的滋味,但咳嗽的症狀仍未緩解。後經朋友介紹,老王來到本院咳嗽診療中心就診。醫生聽了老王的病史,並對他做了詳細的體檢,隨後給他開了“嗎丁啉”和“西咪替丁”。老王拿到藥後,讀了幾遍藥盒上的說明書,怎麼都想不通:這分明是治療胃病的藥,怎麼用來治療咳嗽呢?是否藥房搞錯了?帶著疑問,他又回到門診室請教醫生。醫生告訴老王,這藥沒開錯,藥房也沒搞錯。那麼,為什麼胃藥能治咳嗽呢?這還得從咳嗽的原因講起。
從本質上說,咳嗽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症狀。換句話說,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咳嗽,如氣管炎、肺炎以及哮喘,還有用於治療高血壓的轉換酶抑制劑等。除此之外,胃食管反流也是引起咳嗽的一個原因,但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有學者曾對頑固性咳嗽進行過研究,發現其中1/10的患者是由於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這種病除了咳嗽外,患者常有上腹部“心口”處不適、胸骨後燒灼樣疼痛及反酸、嗳氣等症狀,但並不是每一位患者都具有這些典型症狀。有時,除了咳嗽外,患者的其他症狀並不明顯。
作為一種消化系統疾病,胃食管反流又是如何引起咳嗽的呢?這是因為胃液是一種酸性液體,主要由鹽酸、消化酸、黏蛋白及一些無機離子(如鉀離子、鈉離子等)組成。人每天要產生1500~2000毫升胃液,當人進食後,可刺激胃液的產生。正常人的食管下端有一圈增厚的環行肌肉,稱為食管下端括約肌,收縮時,可阻擋胃液進入食管,就好像食管和胃之間的一扇大門。但是,胃食管反流患者的這圈括約肌常處於松弛狀態,胃液可以經過這扇關閉不嚴的大門進入食管,並進一步向上到達咽部,轉而進入氣管。由此,胃液中的鹽酸、消化酶等物質對氣管黏膜產生刺激和損傷,從而引起咳嗽。目前,另有研究發現,食管上端也有咳嗽受體,當胃液經過此處時會引起咳嗽。
因此,像老王這樣的咳嗽患者必須用胃藥來治,才能達到治本的目的。胃藥在減少了胃酸產生的同時,也減少了反流物的酸度,從而大大減輕了反流物對食管黏膜的刺激。另外,通過“嗎丁啉”等胃動力藥促進胃的排空,也相應減少了反流,咳嗽自然就好了。
最後,醫生又向老王提了一條建議:少食多餐,少吃油膩,避免飯後平臥及睡前進食。
聽了醫生的解釋,老王豁然開朗,以後每天按照醫囑注意飲食,按時服藥,一周下來,果然不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