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病百科 >> 胃病症狀 >> 胃痛 >> 辨證治胃痛 效果就是好

辨證治胃痛 效果就是好

  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發生疼痛的病證,亦是胃炎、胃潰瘍、胃痙攣的主要症狀。西醫主要采取解痙、制酸、消炎(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等治療措施,而中醫診治此病則另有特色。祖國醫學認為胃為水谷之海,凡飲食不節,冷熱不適皆可影響胃的受納腐熟功能。胃痛發生的常見病因有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脾胃虛弱等幾個方面,臨床可分為以下症型辨證施治:

  寒邪客胃:系外感寒邪,內客於胃致使胃氣不和而痛。症見胃痛暴作,惡寒喜暖,得溫痛減,口不渴,喜熱飲,苔薄白,脈弦緊。治則為散寒止痛,可選用高良姜、香附、吳茱萸、陳皮等藥,成藥可用

  胃氣止痛丸治療。

  飲食停滯:系飲食不節,胃失和降而致。症見胃脘脹痛,嗳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後痛減,或大便不爽,苔厚膩,脈滑。治當消食導滯,可選用萊菔子、神曲、山楂、半夏、連翹、陳皮、茯苓等

  藥。成藥可用保和丸、加味保和丸等。

  肝氣犯胃:系氣郁傷肝,橫逆犯胃而發生疼痛。其症可見胃脘脹悶,攻撐作痛且脘痛連脅,嗳氣頻繁,大便不暢,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脈沉弦。治以疏肝理氣為主,選用柴胡、枳殼、芍藥、甘草、香附、川芎、川楝子、延胡索等藥。成藥可用舒肝止痛丸、氣滯胃痛沖劑、胃蘇沖劑等。

  肝胃郁熱:系肝郁化熱犯胃所致,症見胃脘灼痛,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或數。治以疏肝洩熱和胃為原則,可選用丹皮、山栀、青皮、陳皮、芍藥、黃連、黃芩、大黃等藥,亦可用左金丸。

  胃陰虧虛:系郁熱傷陰,胃失濡養而致。症見胃痛隱隱,口噪咽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數。可選用沙參、麥冬、當歸、生地、川楝子、枸杞子、芍藥、甘草等藥以養陰益胃。成藥可選用養胃舒等。

  脾胃虛寒:表現為胃痛隱隱,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減,泛吐清水,納差,神疲乏力,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可用黃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棗、饴糖、吳茱萸等藥溫中健脾,和胃止痛。成藥酌選附子理中丸、溫胃舒等。

  除常見症型外,患者胃若痛如針刺,拒按或出現黑便、舌紫暗應以活血化瘀為治則,如遇虛實互見,寒熱錯雜,則宜邪正兼顧,寒熱平調。有胃病史者日常更當禁酒忌辣注意調攝、顧護脾胃。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