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瀉:腹瀉為主要症狀,多數患者有經常腹瀉或間歇發作,極少數無腹瀉或有便秘。糞便的特征可隨引起吸收不良的疾病而不同;典型脂肪瀉的糞便為色淡,量多油脂狀或泡沫狀 ,常飄浮於水面,且多具惡臭味。輕度脂肪瀉大便可無明顯改變。
(2)腹痛、腹脹:腹痛少見,多為脹痛,常在排便前發生,約半數有明顯脹氣及惡心嘔吐。
(3)體重減輕:約有50%~100%的病人發生,由於營養吸收不足和食欲不振造成體重減輕,主要是由於蛋白質、脂肪等營養吸收障礙,過多丟失所致。輕者可無明顯表現,嚴重的病人呈進行性消瘦,衰弱無力以至惡病質。長期蛋白質吸收不良以及一些侵犯腸粘膜疾病從腸腔丟失蛋白質,可出現低蛋白血症和浮腫症狀。
(4)維生素缺乏:維生素D及鈣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蛋白質不足可致骨質疏松、骨軟化引起骨痛;維生素K缺乏可致皮膚出血;鉀缺乏可引起肌無力,腹脹及腸麻痺;B族維生素缺 乏可致舌炎、口角炎、腳氣病等;維生素A缺乏可致毛囊角化、夜盲症等;維生素B12 、葉酸及鐵缺乏引起貧血等。
(5)生化改變:血清鉀、鈉、鈣、鎂均可不同程度下降;血漿蛋白、血脂及凝血酶原也降低。
(6)脂肪吸收率小於90%,或糞脂排出量大於7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