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軍 2005-12-13 13:41:05 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 2003年6月第1卷第3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統常見病、多發病,是一種功能性胃腸病,屬中醫“胃痛”、“痞滿”、“嘈雜”等范疇。近年來,筆者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fd,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64例患者分別來自門診118例、病房46例,診斷均符合“羅馬標准ⅱ”中的fd標准 [1] :(1)持續或反復上腹痛、腹脹、早飽、嗳氣、反酸、厭食、惡心、嘔吐等上腹部症狀超過3個月;(2)內鏡檢查未發現消化性潰瘍、糜爛及腫瘤等器質性病變;(3)實驗室、b超及x線檢查,排除肝、膽、胰疾患;(4)無糖尿病、精神病、結締組織病及腹部手術史。fd患者共164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104例,其中男48例,女56例;年齡20~63歲,平均36.5歲;病程3個月~15年,平均6.2年。對照組60例,其中28例,女32例;年齡19~68歲,平均38.6;病程6個月~16年,平均5.8年。兩組性別、年齡、病情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組方為:柴胡9g,枳殼15g,芍藥10g,炙甘草6g,陳皮 10g,木香12g,厚樸10g,半夏10g,黨參20g,生白術15g,黃芪20g,丹參20g。陰虛者去木香加生地15g,麥冬15g;血瘀者加五靈脂10g;胃熱盛者加黃連12g;胃寒盛者加干姜10g;食滯者加雞內金15g,萊菔子15g;反酸者加烏賊骨15g,瓦楞子15g。每日一劑,水煎,早晚飯前溫服。對照組用嗎丁啉每次10mg,每日3次,飯前半小時服。兩組均治療四周為一個療程。觀察期間停用其它藥物,宜清淡飲食,忌肥甘厚膩、辛辣生冷食物。保持情志舒暢。
1.3 觀察方法及療效評定 參照全國消化系統疾病學術研討會貴陽會議fd療效標准,采用積分法,將fd常見症狀根據程度的不同分為4級記分,0分:無症狀;1分:症狀輕微;2分:症狀明顯,可以耐受,不影響工作;3分:症狀明顯,頻繁出現,難以堅持工作。計算治療前總積分,療效指數(%)=(治療前症狀總積分-治療後症狀總積分)/治療前症狀總積分×100%。療效指數>75%為顯效,51%~75%為有效,≤5%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χ 2 檢驗。
2 結果
治療組中顯效78例(75%),有效20例(19.2%),無效6例(5.8%),總有效率(94.2%);對照組中顯效34例(56.7%),有效13例(21.7%),無效13例(21.7%),總有效率78.3%。治療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均優於對照組(均p<0.05)。
3 討論
目前fd的發病機制不十分清楚,現普遍認為fd與胃腸道的動力障礙有直接的關系,並與精神、hp感染等因素有關。fd屬於中醫“胃病”、“痞滿”、“嘈雜”等范疇。病變在胃,涉及肝脾。如《沈氏尊生書·胃痛》所說:“胃痛,邪於胃脘病也。……唯肝氣相乘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兩者的生理功能有賴於脾升胃降之協調。脾升胃降是胃腸道內容物順利推進的動力機制。肝主疏洩,有助於脾胃的運化功能。如《素問·寶命全形論》所說:“土得木而達”。若憂思惱怒,則氣郁而傷肝,肝木失於疏洩,橫逆犯胃,致氣機阻滯,脾胃升降失司。故肝氣郁滯,脾胃虛弱為該病的病理基礎。本文以柴胡疏肝散為主方加減組方,以疏肝健脾為立法,兼顧證型主次,臨床上取得滿意效果。方中柴胡、芍藥疏肝解郁;半夏、陳皮、枳殼、甘草理氣和中降濁;厚樸、木香行氣導滯,消脹除滿;黨參、黃芪、白術健脾益氣;丹參活血通絡。根據現代藥理學研究, 柴胡、枳殼、厚樸對人體胃排空及小腸推動功能有明顯增強作用 [2] ;木香可刺激胃粘膜胃動素細胞產生胃動素,加速胃排空 [3] ;黃芪、黨參、白術具有加強胃粘膜屏障,明顯增強胃排空及小腸推動作用 [4];丹參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降低血漿內皮素水平,改善微循環,增加胃、十二指腸黏膜的血流量,保護胃粘膜 [5] 。可見本方治療fd除了中藥整體調節作用外,還具有明顯的改善胃動力障礙的作用。本方以柴胡疏肝散為基礎方,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結合現代最新研究成果進行合理組方,故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療效。
參考文獻
1 張錦坤,侯曉華.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的診斷和治療.臨床內科,1994,11:6.
2 李巖.芍藥甘草湯,四逆散對胃排空及小腸推進功能影響的拆方研究.中華消化雜志,1996,16:8.
3陳小夫,李宇權.木香對胃酸分泌及血清胃泌素、生長抑素、胃動素水平的影響.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4,14:406.
4 陰健,郭力弓.中藥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北京:學苑出版社,1995,28,96,271.
5 楊衛文,黎莉,楊景林,等.丹參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及機制探討.中華消化雜志,2002,22:438.
(收稿日期:200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