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炎 >> 關於胃炎 >> 如何診斷慢性胃炎

如何診斷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就是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習慣不好,經常暴飲暴食所導致的。俗話說:十人九胃有問題。慢性胃炎治療起來時間長,康復慢。很多人都不知道慢性胃炎發作時的特征,不能夠及時診斷,往往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多了解一些診斷慢性胃炎的小知識,能夠幫助大家早發現,早治療。

慢性胃炎診斷檢查方法:

(一)實驗室檢查

1.胃酸:淺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略低,而萎縮性胃炎則明顯降低,空腹常無酸。

2.胃蛋白酶原:由主細胞分泌,在胃液,血液及尿中均可測得,蛋白酶水平高低基本與胃酸平行,但主細胞比壁細胞數量多,所以在病態時,胃酸分泌常常低於蛋白酶原的分泌。

3.內因子(IF):IF由壁細胞分泌,壁細胞減少IF分泌也減少,兩者是嚴格平行的,正常分泌量平均為7700U/h,檢查IF對萎縮性胃炎,胃萎縮及惡性貧血的診斷有幫助,IF明顯減少有利於以上3種疾病的診斷,惡性貧血病人極少數在胃液中尚可檢出微量IF,但不足以供維生素A,B12吸收之用,慢性萎縮性胃炎IF也可以減少到400~600U,但可以維持低水平的維生素B12吸收。

4.胃泌素:胃泌素由胃窦G細胞分泌,正常血清胃泌素含量各處報道不同(30~140pg/ml),胃泌素能促進胃液特別是胃酸分泌,由於反饋作用胃酸低時胃泌素分泌增多,胃酸高時胃泌素分泌減低,此外血清胃泌素高低與胃窦黏膜有無病變關系密切,無酸的病人理應胃泌素升高,但若不高說明胃窦黏膜病變嚴重G細胞減少。

5.壁細胞抗體(PCA):PCA在A型胃炎的陽性率較高,此抗體的檢測有助於慢性胃炎的分型,對慢性胃炎發生的病理過程的認識及治療有幫助。

(二)影像學檢查

1.胃鏡檢查:包括對水腫,紅斑,脆性,滲出,扁平糜爛,隆起糜爛,結節,皺襞肥大,皺襞萎縮,血管透見及出血點進行描述,一般來說淺表性胃炎胃鏡所見為花斑樣潮紅如麻疹患兒的皮膚,在小彎垂直部則為線狀潮紅在縱行皺襞的頂端;其次是黏液分泌增多,附著在黏膜上不易剝脫,脫落後黏膜表面常發紅或有糜爛,咽下或反流的黏液常含氣泡,而且隨蠕動而流動,不難鑒別;再次是水腫的表現,黏膜蒼白,小凹明顯而且反光強;最後是糜爛.

2.X線檢查:表性胃炎X線無陽性發現,萎縮性胃炎可見皺襞細小或消失,張力減低,用X線診斷胃萎縮,黏膜的增生肥厚易被認為是腫瘤,胃窦部黏膜粗亂常診斷為肥厚性胃炎但不能被活組織檢查證實,用雙重對比造影法可發現胃小區,因而對腸上皮化生及丘疹樣糜爛的診斷,開辟了新的途徑。

以上是診斷慢性胃炎的幾個檢查方法,希望大家能夠牢記在心。一旦有了某些症狀,及時檢查診斷是否患有慢性胃炎,如果發現了,一定要及時去正規醫院治療,這樣可以提高康復概率,千萬不要馬虎大意。健康才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沒有了健康就沒有了生命的質量。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