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可怕,只要能正規治療、按時隨訪,發生癌變的概率很小。
事實一:僅極少數萎縮性胃炎會轉變成胃癌。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以胃黏膜固有腺體萎縮為病變特征的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0%~20%。該病多見於中老年人,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惡心、嗳氣、燒心,上腹持續或間斷性脹滿或隱痛,少數患者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貧血等情況。慢性萎縮性胃炎分自身免疫性(A型)和多灶萎縮性(B型)兩種,胃鏡檢查和胃黏膜活檢是最為可靠的診斷方法。
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概率有多大?目前認為,絕大多數慢性萎縮性胃炎預後良好,僅少數會癌變(多數研究發現癌變率不超過3%)。有一點值得注意:一旦胃黏膜出現不典型增生,癌變機會明顯增加。有學者發現,75%的胃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如果不加任何處理,將在8個月內進展為早期胃癌。
事實二:“腸化生”范圍越廣,癌變危險性越高。
胃黏膜萎縮在組織學上有兩種類型:一是化生性萎縮,即腸上皮化生(腸化)或假幽門腺化生;二是非化生性萎縮,即單純萎縮。腸化的分型尚未統一,一般分為完全性小腸化生、不完全性小腸化生、完全性大腸化生和不完全性大腸化生四種亞型。過去,學術界認為不完全性大腸化生發生胃癌的危險性較大,但目前更強調重視腸化生的范圍,即腸化生分布范圍越廣,發生胃癌的危險性越高。
事實三:多數萎縮性胃炎與幽門螺桿菌(Hp)感染有關。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生主要與胃內攻擊因子與防御修復因子的失衡有關。Hp感染是主要的攻擊因子。現已證實,80%以上的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Hp感染;多數胃炎中,Hp在胃內分布與炎症分布相一致;長期感染Hp明顯增加了患者胃黏膜發生萎縮和腸化的機會。此外,自身免疫、胃十二指腸反流,以及一些外源因素,如酗酒、服用某些解熱鎮痛藥物、食用刺激性食物等均可導致胃黏膜損傷。
事實四:萎縮性胃炎可以沒有症狀。
不少老百姓認為,萎縮性胃炎屬於比較嚴重的胃病,自然會有比較明顯的不適症狀。其實不然,患者的症狀與胃鏡檢查所見和病理結果並不成正比。也就是說,無明顯症狀的患者可能患有較嚴重的萎縮性胃炎;相反,有顯著不適症狀者未必會有胃黏膜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