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炎 >> 胃炎保健 >> 中醫辨胃炎以和為貴

中醫辨胃炎以和為貴

  慢性胃炎屬中醫“胃脘痛”、“痞滿”范疇,其病有虛實寒熱及氣血之辨。但在臨床中常呈現出相兼證候,如寒熱錯雜、虛實俱現、升降失序、氣滯血瘀。故其治療不可偏執一法,而應寒熱平調、補消兼施、升降有序、氣血並舉,以期達到陰陽平衡、病去正復之效。

  寒熱平調 慢性胃炎每見寒熱錯雜證候,如既往有喜熱惡寒之飲食習性,每食生冷之物即胃脘痞滿,又有口苦、口干、苔黃而膩之熱象,時或出現口腔潰瘍。對此,筆者常選半夏瀉心湯隨證增減。前人稱其具“辛開苦降”之功。辛開者,夏、姜之辛熱以開之,苦降者,連、芩之苦寒以降之。也可用左金丸,取黃連與吳茱萸,一寒一熱,寒者正治,熱者從治,故能相濟而立功。為主治肝火胃寒吞酸嘈雜之良劑。

  補消兼施 在慢性胃炎證候中,虛實俱現者亦有不少。如素有中氣虛餒,少氣乏力之脾胃氣虛證,又有胃脘痞塞,食後隱痛之氣滯證。單純補虛則不利於消脹止痛,而一味行滯則有悖於中氣恢復。筆者臨床喜用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治之。方中既有厚樸、生姜、半夏散邪以除滯氣,又有人參、甘草補中以復中氣,是治療中虛氣滯痞滿的代表方劑。此外,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等,均為寓消於補的方劑。只是在應用時,要視虛實之多寡,或補消參半,或三補七消,做到補而不滯,消而無耗。

1 2 下一頁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