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炎 >> 胃炎常識 >> 慢性結腸炎與慢性胃炎的綜合治療法

慢性結腸炎與慢性胃炎的綜合治療法

  慢性胃炎是指由於各種原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改變。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且隨年齡的增長,本病的發病率呈上升的趨熱。治療慢性胃炎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調肝補腎法:適用於肝郁腎虛型患者。主要表現有小腹疼痛,大便稀,裡急後重, 有時帶粘膜,放屁多,腹中腸鳴,胃脘不舒,有時疼痛,肝膽部位有憋脹感,每因生氣著急或情志抑郁而使上述症狀加重。這些患者大多脾氣不好、性情急躁,平時愛失眠,睡眠質量差,多夢,治療應采取調肝補腎的方法。所謂調肝,就是舒達肝氣,但選擇藥物要平和,如佛手、香元、生麥芽、郁金等。補腎要補腎的精氣,既不能上火,又不能腹瀉,應以枸杞子,仙靈脾、制黃精、炒山藥等為主。

  二、健脾清胃法:用於脾虛胃熱的治療。患者主要表現有腹部脹滿,小腹下墜,怕吃涼食,著涼就腹瀉,胃脘部不舒,有嘈雜感,打呃不爽,有時胸悶、惡心、甚則伴有頭暈,經常舌苔黃厚,口中有異味,愛長口腔潰瘍,大便時干時稀,或頭干後邊稀,治療應采取健脾清胃的方法,健脾多用黨參、焦白術、茯苓、炒薏米、大棗等,清胃可用黃連、雙花、薄公英、苦參等。這樣既能清胃火,又能健脾止瀉。

  三、燮理陰陽法:就是調和脾胃陰陽,用於脾陰不足,腎陽虛衰,患者表現胃脹腹脹,吃飯後胃脘不舒,自覺消化慢,想吃東西,但吃後在胃停滯不下,有時惡心,胃有灼熱感,經常大便稀,一不注意腹瀉就加重,自感中氣不足,腰膝酸軟,精力不足,體質逐漸消瘦,這種情況多屬胃腸同病;另外還要注意肝膽疾病,由於脾腎兩虛,虛不受補或補後胃更脹,因此,選藥應以清補為主,如太子參、山藥、薏米、合歡花、制黃精、芡實等,補腎可選仙靈脾、巴戟肉。

  四、益氣活血法: 患者有氣虛,又有血瘀,氣虛多為脾氣虛,主要臨床表現有腹脹腹瀉、大便帶膿血或有粘液,腹痛欲瀉。洩後疼痛稍減,大便有時憋不住,來時急迫,經常胃脘疼痛,舌質紫暗有瘀斑,全身酸懶乏力,婦女又有月經不調,經前腹痛,面色發暗有瘀斑或蝴蝶斑。治療應益氣活血,可選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炒山藥,當歸,川芎,紅花,澤蘭,生地榆,丹參等藥物組方。

  專家提醒:現在普遍認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幽門螺旋桿菌的慢性持續性感染,因此,雖然都是胃炎,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的症狀及治療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慢性胃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查明,一般認為與周圍環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體質有關。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