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胃炎在小兒中發病率不斷增加。一項調查結果表明,無症狀的兒童平均感染率達40。93%,其中農村兒童為49。83%,城市兒童為31。49%,而且隨年齡增長而增高,如7歲時為30。91%,至12歲時達47。3%。
小兒生了幽門螺桿菌胃炎後所引起的症狀,以上腹部或臍周的反復疼痛和不適感為主,但小兒往往訴述不清,可伴惡心和嘔吐,細心的家長還會發現孩子常有口臭。上述症狀嚴重時會影響小兒的睡眠、學習和休息,時間一長還會影響對營養素的吸收,患兒可出現體重不增甚至減輕、面色少華或蒼白等情況。病程超過2年,部分患兒可出現輕度貧血(血紅蛋白在100~110克/升之間)。本病病程較長,患兒年齡大多6歲以上,但近年來也有4~6歲的患兒。該病之所以出現發病率增加、發病年齡趨小,筆者認為與家庭冰箱的普及,市面上冷飲冷食、油炸甜膩食品的增多以及對本病診斷技術的提高有關。
胃炎是現代醫學名稱,中醫根據其症狀表現取名為“胃脘痛”,多與體質較弱、外感、傷食、情志失常等有關,其基本治則為健脾理氣、和胃止痛。筆者多年來常用於本病的一張基本方--和胃止痛方,並隨證加減。其常用藥物如川楝子、廣郁金、枳殼、木香、佛手、黃芩、山楂等,近年來研究表明具有抑殺幽門螺桿菌的作用。經臨床實踐觀察,本方除明顯改善症狀外,對幽門螺桿菌的遏制、促進胃黏膜炎症的改善和消除都有一定作用。待症狀明顯好轉後,可改用養胃生津方劑加以調理。其主要組成為:生地10克,石斛10克,北沙參12克,烏梅6克,木瓜6克,麥冬9克,生山楂6~9克,白術12克,茯苓10~15克,炙雞內金6克,淮山藥12~15克,炙甘草6克。久病胃陰不足、食欲較差、口渴而干、便堅難下、舌紅少苔者,胃液分泌不足、胃黏膜受損、功能尚未復元者最宜。療程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服用3~4周,每日一劑。
小編推薦:小兒慢性胃炎食療方三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點擊39胃病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