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潰瘍 >> 胃潰瘍常識 >> 小兒胃潰瘍的病因是什麼

小兒胃潰瘍的病因是什麼

  成年人易患的胃病,如今在兒童中也屢見不鮮。江蘇省某醫院兒科的統計數據表明,小兒患胃病已成高發趨勢,HP(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並隨年齡遞增,12歲兒童已有一半感染了HP,並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醫院收治的最小的患者只有1歲。在孩子剛出生時,白白胖胖;後來由於母乳不足,很早就人工喂養,奶奶在喂食時習慣每次用嘴吹,甚至先在自己嘴裡嚼一下,時間長了,孩子經常無端地哭鬧,而且飲食越來越少,身體日漸消瘦,到多家醫院就診,長期應用抗感染治療未見好轉,花費了2萬多元,家長非常焦急,特來看消化內科門診,查血HP呈陽性,診斷為消化性潰瘍。經對症治療,食欲明顯好轉。

  小兒消化性潰瘍病比成人少得多,但近年來,由於纖維胃鏡和電子胃鏡在兒科的應用,發現小兒消化性潰瘍患者並不少見,小兒消化性潰瘍在學齡兒童較多見,並以十二指腸潰瘍為主。嬰幼兒也可有消化性潰瘍,但大多數在繼發嚴重感染、大面積燙傷、嚴重營養不良和長期使用皮質激素以後。成年人的消化性潰瘍有21% -50%始於兒童期。

  小兒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制與下列因素有關:

  (1)致潰瘍因素增強。胃酸與胃蛋白酶為主要因素,胃酸增高可以破壞胃和十二指腸粘膜,胃蛋白酶可以消化胃和十二指腸粘膜,引起胃、十二指腸粘膜糜爛潰瘍。

  (2)粘膜保護因素減弱。胃與十二指腸內面有一層稠厚的粘液層,粘液層厚度為上皮細胞的 10-20倍,可以將胃酸、胃蛋白酶隔離開來;同時,胃和十二指腸粘膜可分泌HC03—,使鄰近的粘液層呈鹼性,中和胃酸,從而保護胃和十二指腸粘膜。正常情況下,促潰瘍因素和粘膜保護因素維持平衡,不會產生潰瘍,一旦兩者失衡,就產生了消化性潰瘍。

  (3)幽門螺旋桿菌感染。95%以上的十二指腸潰瘍與85%以上的胃潰瘍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是消化性潰瘍發生的重要因素,,

  (4)與遺傳及傳染有關。約25%的消化性潰瘍有家族史。消化性潰瘍與不良飲食習慣及與 HP陽性者密切接觸有關,即如本文開頭所述。

  嬰幼兒消化性潰瘍的典型症狀大多數表現為漸行性營養不良和消化道大出血,起病年齡越小,症狀越不典型,容易引起誤診與漏診。

  年長兒發病症狀接近成人,主要表現是上腹部疼痛和臍周疼痛,時輕時重,有時緩解時間較長。精神緊張、疲勞、天氣變化時容易復發,腹痛有時與飲食有關。胃潰瘍多為進餐後疼痛,而十二指腸潰瘍多在饑餓時或夜間疼痛,進食後可以緩解,可伴有嗳氣、反酸、惡心、嘔吐、便秘腹瀉等表現,但大多數患兒上述症狀並不典型。如果孩子反復腹痛,尤其是夜間發作次數頻繁,常規服驅蟲藥打不下蟲子,應想到消化性潰瘍的可能,及時到醫院就診。有些病例因長期少量出血可引起慢性貧血,並發幽門梗阻時可引起進食後嘔吐、腹脹等表現。

  小兒消化性潰瘍症狀不典型,所以診斷比成人困難,輔助檢查就顯得特別重要。除了上消化道鋇餐檢查,纖維胃鏡或電子胃鏡檢查是目前較為理想的檢查方法。由於超小口徑胃鏡應用於臨床,小兒咽反射較弱,胃鏡較易通過咽部,不會發生意外,成功率較高。通過胃鏡檢查,可直接觀察潰瘍病的位置、數目、形態和病灶邊緣的改變,對消化性潰瘍的確診率可高達95%左右,並且可以行病灶活檢、幽門螺旋桿菌檢查和內鏡下直接止血治療,因而是目前診斷消化性潰瘍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