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淺表性胃炎臨床中主要可按食滯胃脘、肝胃氣滯、脾胃濕熱、脾胃虛弱、脾胃虛寒、胃熱陰虧、胃絡瘀阻七型來進行辨證施治。
(1)食滯胃脘型
主症:胃痛,脘腹脹滿,嗳腐吞酸或嘔吐未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氣後痛減,納少不思食,大便腐臭,滯而不爽,舌質紅,苔黃膩或厚膩,脈滑數有力。
治法: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方藥:保和丸加味:神曲、山楂、連翹、陳皮、茯苓、半夏、萊菔子、厚樸、麥芽。
(2)肝胃氣滯型
主症:胃脘脹滿,攻撐作痛,連及兩脅,胸悶嗳氣,善太息,每因煩惱郁怒而脹痛發作,食欲減退,嘈雜吐酸,惡心嘔吐,舌質暗淡,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氣和胃。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枳殼、白芍、制香附、蒲公英、陳皮、川芎、元胡、佛手、甘草。
(3)脾胃濕熱型
主症:胃脘痞滿,嗳氣惡心,嘈雜泛酸,口苦口粘,頭重身倦,納少寐差,小便黃少而混,大便不爽,舌質紅,苔黃厚或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健脾和胃。
方藥:藿樸夏苓湯合三仁湯加減:藿香、佩蘭、厚樸、半夏、茯苓、苡仁、蔻仁、黃連、蘇梗、滑石。
(4)脾胃虛弱型
主症:胃脘隱隱作痛,脹滿不適,食後尤甚,納少,饑而不欲食,嗳氣頻頻,面色萎黃,倦怠乏力,大便時干時溏,舌質淡,苔白或膩,脈細弱無力。
治法:健脾益氣,和胃消食。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加減:黨參、白術、茯苓、陳皮、砂仁、木香、山楂、神曲、麥芽、半夏、炙甘草。
(5)脾胃虛寒型
主症:胃脘隱隱作痛,綿綿不斷,喜暧喜按,得食則減,時吐清水,納少,乏力神疲,手足欠溫,大便溏薄,舌質淡,脈細弱。
治法:溫中健脾,暖胃散寒。
方藥:黃芪建中湯加減:黃芪、桂枝、芍藥、炙甘草、饴糖、干姜、大棗。
(6)胃熱陰虧型
主症:胃脘隱隱灼痛,煩渴思飲,口燥咽干,手足心熱,消瘦食少,大便干,舌紅少苔乏津或花剝苔,脈細數或細弦或虛數無力。
治法:滋陰養胃,清熱生津。
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麥冬、石斛、花粉、山楂、生地、白芍、烏梅、麥芽、炙甘草。
(7)胃絡瘀阻型
主症:胃脘疼痛,痛如錐刺,夜間為甚,痛處固定拒按,或見吐血黑便,舌質紫暗,有瘀點瘀斑,脈澀。
治法:理氣活血,化瘀止痛。
方藥:丹參飲合失笑散加減:丹參、檀香、砂仁、蒲黃、五靈脂、元胡、白芍、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