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的成因
1.包括失業、學生升學壓力、就業困難、經濟糾紛的精神因素。國內幾個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精神因素為消化性潰瘍誘因者占5.4%-20.5%。出診胃潰瘍或復發病人中,分別為84%和80%在症狀發作前一周內有嚴重精神應激因素刺激。
2.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進餐不定時、進食過快、食物冷熱辛辣刺激、餐後不休息等不規律、不科學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往往導致胃病的發生,諸如過多食用高脂肪食物、過量飲用咖啡濃茶和可樂以及過量飲酒等不良習慣會導致機體免疫功能降低,上消化道粘膜防御因子能力降低,使久治不愈的胃炎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加重,最終導致潰瘍的發生。
3.幽門螺桿菌是目前人類發生率最高的慢性細菌感染之一。研究表明,hp感染是慢性活動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我國是hp高感染國家,普通人群的感染率50%-80%之間,目前尚無理想的疫苗可以防治。
4.藥物因素,非甾體類抗炎藥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s)近年來其臨床應用范圍逐漸擴大,據估計全世界每年nsaids處方在10億以上。nsaids可產生局部及全身的鎮痛作用,因而nsaids所致粘膜損傷包括潰瘍更傾向於無任何臨床症狀,但無症狀的nsaids潰瘍更易並發出血、穿孔,15%的患者可由嘔血,而黑便發生率可高達50%。
5.其他因素在環境因素方面,長期吸煙者本病發病率顯著高於對照人群,這是由於煙草能使胃酸分泌增加,血管收縮,抑制胰液和膽汁的分泌而減弱其在十二指腸內中和胃酸的能力,導致十二指腸持續酸化;使幽門括約肌張力降低,膽汁反流,破壞胃黏膜屏障。因此,長期大量吸煙不利於潰瘍的愈合,容易復發。在遺傳因素方面,消化性潰瘍患者一級親屬中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對照人群,統計資料表明單卵雙生兒患相同類型潰瘍病者占50%。在多內分泌腺瘤病ⅰ型、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症等一些罕見臨床綜合症中,消化性潰瘍也是其臨床表現之一。
中醫藥對胃潰瘍的防治胃潰瘍屬中醫“胃脘病”范疇,從病症上看,潰瘍病有虛、實、寒、熱之分,近年來多見寒熱錯雜、虛實夾雜證,以單純某個證型出現較為少見,以虛實相兼,寒、熱、濕、瘀錯雜多見,由於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高度精神壓力、生存環境的影響、營養狀況的改善、飲食結構的變化、疾病譜的推移,使正虛的發病率下降,而產生濕熱、氣郁、淤滯、痰濁的機會增多。國內研究已證實,通過對416例潰瘍病胃鏡診斷與證型之間關系統計,發現脾胃虛寒者只占35%,而肝郁熱者占51%、肝氣犯胃者占9%,其比例因虛致病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