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主要是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球部的慢性潰瘍,亦可發生於食管下端、胃空腸吻合口附近以及keckel憩室。這些潰瘍的形成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故稱消化性潰瘍。本病95%以上位於胃和十二指腸,故又稱胃、十二指腸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病。其發病機理較為復雜,概括而言主要是胃、十二指腸局部黏膜損害因素(包括胃酸、胃蛋白酶、某些藥物、酒精、煙鹼及幽門螺旋桿菌等)和黏膜保護因素(包括黏膜屏障、黏膜血流、碳酸氫鹽分泌及上皮再生)之間失去平衡所致,當損害因素增強和/或保護因素削弱時,消化系統就可出現潰瘍。
多數消化性潰瘍患者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該病症狀主要特點是:慢性、周期性、節律性上腹痛,體征不明顯。慢性是指慢性經過,除少數發病後就醫較早的患者外,多數患者病程已長達幾年、十幾年或更長時間。周期性指反復發作,病程中出現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出現的情況。發作期可為數周甚至數月,緩解期可長達數月或幾年。本病的發作可能與下列誘因有關:季節(秋末或冬季發作最多,其次是春季)、精神緊張、情緒波動、飲食不節或服用與發病有關的藥物等。節律性指腹痛與飲食之間具有明顯相關性。胃潰瘍疼痛多在餐後半小時出現,持續1~2小時,逐漸消失,直至下次進餐後重復上述規律。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多在餐後2~3小時出現,持續至下次進餐、進食或服用制酸劑後完全緩解,即空腹痛、夜間痛。當疼痛節律發生變化時,應考慮病情發展或出現並發症。部分患者(約10%~15%)平時缺乏典型臨床表現,而以大出血、急性穿孔為首發症狀。少數潰瘍有特殊臨床表現。
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分為一般處理和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分制酸劑及胃黏膜保護劑兩大類。制酸劑有h2受體阻滯劑,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胃黏膜保護劑包括硫糖鋁、三鉀二枸橼酸絡合铋(tdb)等。其中,tdb在酸性環境下可與蛋白質形成一層保護膜覆蓋潰瘍面而促進其愈合,對胃幽門螺旋桿菌有直接殺滅作用。
一般處理:
大多數輕症患者可在門診隨診,但應注意勞逸結合,發作期症狀較重或有並發症時需休息或住院治療。飲食上不必嚴格控制食譜,但進食要有規律,避免濃茶、咖啡及辛辣有刺激性的飲食;戒煙酒;禁用或慎用與潰瘍發病有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同時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及情緒波動。
消化性潰瘍是可以預防的。樹立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注意勞逸結合,戒煙酒是有效的預防措施。消化性潰瘍容易復發,緩解期需采取預防措施,慎用阿司匹林類藥物,在疾病好發季節注意飲食起居的規律,堅持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