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病為什麼總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
胃和十二指腸的功能,是消化;但它並不消化自己,這個問題一度引起人們的興趣;現在得到了解答。
這是因為:盡管胃酸和胃蛋白酶,在胃和十二指腸內逗留,把食物中的蛋白質進行初步分解;但在胃腸中身管腔的表面,卻覆蓋著一厚層膠凍樣粘液,這種粘液具有中和胃酸、防止食物擦傷胃表層的特性,仿佛家院中築起一道防護籬笆(因此醫學家特名之為“胃粘液屏障”),使胃和十二指腸免受胃酸等的侵蝕。
在胃的表面,還覆蓋著一層胃粘膜上皮細胞,這層細胞的頂端薄膜,具有一種特殊本領,它允許一些油性的物質透入粘膜;面對酸性物和其它一些鹽類,卻能拒之門外,使胃酸及胃蛋白酶無法侵蝕消化粘膜,這又是另一道屏障,醫學家名之為“胃粘膜屏障”。
有了這兩道銅牆鐵壁,再加上胃腸粘膜細胞的天天脫落更新,以及胃腸具有的旺盛血運,對消化液的防御確實起著有益的作用。
可是,有時候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損害著自己的組織,使胃壁及十二指腸壁被消化液侵蝕。比如,暴飲暴食,餐無定時,能使胃液的分泌時多時少,一片混亂。嗜食辛辣或過酸的食物,無異給胃酸的侵蝕作用火上添油;經常飲酒,也會損害胃腸屏障。又如長期服用阿司匹靈、保太松、消炎痛及腎上腺皮質激素一類藥物,也能誘發潰瘍。醫學家還發現吸煙之害,較為肯定的結論是,煙可使已有的消化性潰瘍不易長合;即使長好,還容易復發。至於吸煙能否引起這種胃病,目前至少認為嫌疑甚大。
以上幾點,還不過是引發胃、十二指腸潰瘍的小小因素。究竟它們怎樣發生潰瘍病變,各有其源。以胃潰瘍的發病原因來說,較多的醫學家認為:膽汁的逆流入胃以及胃泌素的過多分泌,是其原因。膽汁,來自膽囊,流入十二指腸,然後進入小腸,起著消化脂肪的作用。如果一個人的胃、十二指腸交界處(醫學上稱為幽門)因功能失調而致松弛,那麼,膽汁就會逆流入胃,破壞胃粘膜屏障,長期如此,胃潰瘍就會形成。再有,胃壁中有一種細胞,名為g細胞,它能分泌特殊的化合物,稱為“胃泌素”。胃泌素的主要用處是促使胃酸的產生。有好些條件,能讓g細胞興奮,比如胃的某些部位太膨脹了,胃泌素可以大量生產。這往往也成為胃潰瘍的成因之一。
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卻又另有原因。醫學家發現產生胃酸的細胞過多,以及神經、 內分泌的紊亂最為主要。胃酸,來自胃的一種特殊細胞(稱“壁細胞”) .正常的壁細胞總數,約8一10億個,如果總數增多,超過一倍左右,產生大量胃酸,使十二指腸的粘膜屏障法抵擋,受侵蝕而發病。此外,過度緊張、精神不安,引來植物性神經的功能失調;或者腎上腺皮質分泌太多,都能使胃酸增量, 當然對十二指腸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