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潰瘍 >> 胃潰瘍常識 >> 逃離胃潰瘍的四種並發症

逃離胃潰瘍的四種並發症

  潰瘍病(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吻合口潰瘍)在我國的患者數量約1億以上,多見於成年人(20~50歲)。潰瘍病本身雖不致命,但其並發症不僅發生率極高,而且危害極大,有時還會以第一症狀出現,因而極易被忽視或認識不足。下面讓我們一一加以認識並提高警惕。

  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居潰瘍病並發症之首。據統計,每3~4位患者中就有1位發生過出血。輕者只有通過大便隱血試驗查出,重者嘔血、便血可達1000毫升以上而發生休克。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潰瘍病、特別是60歲以上老人的第一死因。

  上消化道出血是因潰瘍侵蝕了胃(腸)壁的大小靜脈或小動脈,若是小動脈,出血量大,尤其危險。患者嘔吐咖啡色物或鮮血(如為後者提示出血量大、病情重),同時可伴黑便,出血量較少時,大便呈棕黑色;出血量大時,多為稀的柏油樣便,更嚴重時可出現大汗、口干、心跳、血壓下降等休克症狀。一旦出現休克,表明出血量已達1500毫升以上,排出物如未達此量,必是還存在腸道之內,這需要去醫院看急診。本症另一特點是,一旦出血發生,原有的上腹疼痛症狀反而會奇跡般消失。

  一旦發生出血現象,不用多想,立即上醫院。

  上消化道出血如此凶險,潰瘍病患者必須注意預防它的發生。一般注意以下幾點可達到有效預防:

  (1)避免緊張與疲勞,如劇烈的情緒波動、過重的體力或腦力勞動等。

  (2)出血易發生在秋冬、冬春氣溫驟變之時,應特別注意在此時進行一些預防性治療。

  (3)潰瘍病患者不宜食用布洛芬、消炎痛、炎痛喜康及阿司匹林等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如強的松、地塞米松等也不相宜。這些藥物常是出血的誘因。

  (4)戒酒:新近研究證實,乙醇也是引起出血的因素。

  (5)正規、徹底根治幽門螺旋桿菌可使出血的發生率大大降低,甚至以後不再出血。

  (6)養成大便時觀察大便顏色的習慣,有可疑時速去看醫生。

  胃(或十二指腸)穿孔

  約5%~15%的患者可能發生穿孔,由於十二指腸腸壁薄,潰瘍更易穿孔。近年來由於有效藥物的應用,穿孔發生率有下降趨勢。

  穿孔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穿孔時突發劇烈腹痛而拒按;慢性穿孔時反復發作腹痛,但不如急性穿孔劇烈,久而久之,胃腸壁雖穿通了,但開口較小,常被炎症組織包裹住。有的處於亞急性穿孔階段,症狀介於急性和慢性之間。

  首次發現潰瘍要正規徹底治療,切不可因沒有疼痛症狀就以為病好了,否則就埋下了禍根。一旦疑有穿孔,務必禁食、禁飲,以免腸胃內容物通過破口進入腹腔,引起或加重腹膜炎。

  潰瘍病患者應避免吃得過飽以及重體力勞動(如抬、提重物),否則會使腹壓增加,導致穿孔。

  梗阻

  活動性潰瘍-愈合結疤-潰瘍復發-新疤形成-潰瘍復發……如此循環反復,可形成堅硬的瘢痕組織,很像平日外傷後皮膚留下的瘢痕疙瘩。這種瘢痕收縮很容易將原本狹小的幽門、十二指腸球部堵塞,飲食及液體不能通過而滯留在胃內,超過胃的容納量時只好嘔吐出來以減輕胃的壓力。

  久而久之,因為胃或腸缺乏營養和水分,患者會出現消瘦、脫水、營養不良及電解質失調,這種情況屬於慢性梗阻。也有因水腫造成的急性梗阻,患者上腹部脹滿,移動體位時可聽見水氣聲,如抖動未排氣的熱水袋。

  嘔吐是常見症狀,常發生在就餐時或餐前,甚至將前一天的飯菜吐出,嘔吐物多有酸臭味。嘔吐後腹脹減輕,過不了幾日腹脹依舊,又發生嘔吐,一般內科治療無效。

  預防梗阻基本同上消化道出血的處理措施。在未住院前還應嚴格控制進餐量。初次發作徹底治療,可以減少梗阻的發生。

  癌變

  潰瘍癌變主要指胃潰瘍,目前病理學已觀察到從潰瘍到癌的多個階段。

  潰瘍病癌變時,患者多有腹痛、腹脹長期遷延不愈,近來症狀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也可出現上消化道出血或突發梗阻。因此,有胃潰瘍病史較長,近期症狀加重者,必須去醫院復查,不可拖延自治。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