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康復網 >> 胃潰瘍 >> 胃潰瘍常識 >> 小兒消化性潰瘍

小兒消化性潰瘍

  小兒各年齡均可發病,以新生兒和年長兒多見。

  一、病因:

  急性胃潰瘍常繼發於嚴重缺氧或嚴重感染(如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重度營養不良、大面積燒傷、神經損傷或大量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以新生兒,小嬰兒期多見。

  慢性消化性潰瘍中十二指腸潰瘍發病率高於胃潰瘍3--5倍。以年長兒為多見,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系,男孩多於女孩。

  胃酸分泌過多為原發性潰瘍的主要病因。飲食不當,缺乏規律,進食大量辛辣刺激性食物或吃飯太快不經細嚼均可增加潰瘍病的危險性。其次為精神因素,情緒波動,精神緊張或受刺激常可誘發潰瘍病。

  近年認為幽門螺桿菌消化道感染與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和復發有密切關系。抽煙飲酒均可促進潰瘍發病。小兒被動吸煙也同樣能誘發潰瘍,應引起足夠重視。

  二、臨床表現:

  新生兒和小嬰兒起病急。症狀不典型,常被原發病的症狀掩蓋。開始出現哭鬧不安,不吃奶,很快出現嘔吐,吐血,便血。常合並穿孔,發生腹膜炎,表現明顯腹脹、腹痛,常可發生休克。

  幼兒主要表現為臍周不規律反復腹痛,嘔吐,食欲減退。患兒大多消瘦營養不良。

  年長兒多呈慢性潰瘍,上腹部疼痛較有規律。十二指腸潰瘍大多在飯前和夜間痛,進食後常可緩解,胃潰瘍則多在進食後痛。患兒還可有嗳氣,嘔吐。潰瘍活動期可有小量出血。大便潛血陽性,小兒常伴貧血,體重增長較差。重者可發生便血,吐血和胃穿孔。

  鋇餐X線檢查,纖維胃鏡檢查可幫助確診。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測定可輔助診斷,胃電圖檢查也有一定初步鑒別的價值。

  三、治療:

  小嬰兒急性潰瘍常合並出血穿孔,必需及時住院輸血或手術治療。

  慢性潰瘍治療目的是解除疼痛,促進潰瘍愈合,防止復發和並發症。輕者主要是調節飲食,宜少量多餐給予易消化食物,忌酸性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出血不需絕對禁食,可給流食或半流食。如大量反復出血則需絕對休息暫時禁食到醫院治療。疼痛較明顯者進食前和夜間服抗酸解痙止痛藥如阿托平,甲氰米呱,雷尼替丁等,兩餐間給粘膜保護劑如硫糖鋁、思密達等,可服用抗生素如羟氨苄青霉素,呋喃唑酮,滅滴靈等根除幽門螺桿菌以降低復發率。年長兒要消除精神緊張,避免過度勞累。如有大出血,胃穿孔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Copyright © 胃病康復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