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胃潰瘍還是比較常見的,引起此病的病因很多,生活中不合理的飲食,和一些外界的原因都會導致胃潰瘍,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它的出現就會給人體帶來傷害,那麼胃潰瘍究竟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我們一起來看引起此病的具體原因吧。
引起胃潰瘍的原因
(一)損害因素
1.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潰瘍形成的主要原因,特別是胃酸的作用占主要地位。胃酸是由胃體壁細胞所分泌,胃酸分泌與壁細胞數量有關。在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壁細胞數增多為重要的發病原因。壁細胞數增多可能與體質因素有關,也可能是壁細胞長期遭受刺激所致。
2.精神、神經和內分泌功能紊亂:大腦皮質和下丘腦通過自主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兩個途徑調節胃腸道的分泌、消化、運動等功能和血液循環。迷走神經的異常興奮,通過刺激壁細胞和G細胞,使胃酸分泌過高,在十二指腸潰瘍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自主神經系統受大腦皮質的調節,而後者的功能障礙往往是上述迷走神經興奮性異常增高的原因,因此,持續和過度的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等神經精神因素在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與復發中占顯著地位。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具有興奮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和抑制胃黏液分泌作用。當內分泌功能紊亂而有過多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時,上述作用增強,使十二指腸潰瘍易於形成。
3.刺激性食物與藥物;長期服用對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藥物,以及不規則的進食等,均能直接損傷胃、十二指腸黏膜,導致消化性潰瘍的發生與復發。
4.胃泌素和胃窦部潴留:正常人體的胃窦部具有豐富的胃泌素細胞,所分泌的胃泌素具有興奮壁細胞,使之分泌胃酸的作用。當副交感神經興奮,胃窦部黏膜接觸蛋白質及其分解物,或因胃窦部動力障礙導致胃窦部潴留、擴張等均能促使胃泌素細胞分泌胃泌素,從而促使壁細胞分泌胃酸增多,易形成潰瘍。
(二)削弱保護的因素
正常情況下,胃和十二指腸黏膜不被胃內容物損傷和被胃液消化,是因為有一道胃黏膜屏障。這道屏障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胃黏膜上皮細胞膜的脂蛋白層。當脂蛋白層遭到破壞(凡能溶解脂肪的化合物,如某些藥物、酒精、膽鹽等,均能破壞脂蛋白層),胃液中的H+回滲到黏膜層裡,使胃黏膜受損。胃的炎症亦可削弱黏膜的抗酸能力。目前認為,幽門螺旋桿菌(HP)與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有密切關系。此外,各種因素導致的十二指腸內容物,特別是膽汁反流入胃,能削弱黏膜屏障的保護作用。
(三)其他因素
許多觀察認為,O型血者患十二指腸潰瘍或幽門前區潰瘍比其他血型者的發病率約高出40%。還觀察到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親屬中,本病的發病率亦高於常人大約2~3倍。這些可能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系。
易發胃潰瘍的人群有:
1、進餐不規律的人:進食時間沒有規律,進食速度過快,暴飲暴食,喜歡較熱較辣的食物。
2、煙酒一族:吸煙和喝酒的人也很容易誘發胃潰瘍。
3、長期服藥的人: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抗血小板藥及降壓藥物。
4、幽門螺桿菌感染、有消化道症狀者。
5、有消化性潰瘍家族史者;有胃癌家族史者。
通過以上知識的介紹相信朋友們對引起胃潰瘍的一些原因有所認識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及早的去預防胃潰瘍的出現,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安排自己的飲食,多去了解有關胃潰瘍疾病的知識,認清此病的病因,出現此病後請及時治療,才能減輕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