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總,男性,34歲,某外資企業的總經濟師。一年前他因規律性饑餓疼痛做了胃鏡檢查,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前壁活動性潰瘍。次日就開始服用“奧美拉唑”治療。用他自己的話說“真神”,糾纏了他一年的胃痛,服藥第二天就完全消失了。按醫生的吩咐,他連續服藥4周,從未間斷,復診時得到醫生的表揚,但醫生動員他再做胃鏡復查時,他婉言拒絕了。近一個月來,公司財務結算緊張,作為“頭頭”,自當沖鋒在前,帶領一班人馬日夜加班加點。但是和一年前一樣的那種疼痛又向他襲來了,一忙就少不了要抽支煙來提精神,可越抽痛得越重。他在夫人陪同下,來到了專科門診。這次,他終於同意再做一次胃鏡檢查,結果和第一次的報告完全一樣,他感到困惑……
教授告訴他:“你的十二指腸潰瘍復發了。”
“不是已經治好了嗎?”他問道。
教授耐心地告訴他,復發可說是潰瘍病治療的“攔路石”。80年以前,不論服用何種藥物把潰瘍治好後,只要一停藥,3個月之內有30%,1年之內有80%的病人復發,使醫生和病人都為之沮喪,一切治療又得“重敲鑼鼓重開張”。
教授接著說,這十幾年來,克服復發的研究有很大進步,為病人帶來了好消息,雖然並非徹底解決問題。
張總問:“那我為什麼會復發呢?”
教授笑笑接著說:“我來講講預防復發的辦法,開個帳單,請張總對帳吧!”
“第一,根治幽門螺桿菌。病人有無螺桿菌感染,在作胃鏡時取半粒米大的一塊胃粘膜放在一種特殊試紙上,如果有細菌存在,1分鐘之內黃色試紙就變成粉紅色,不變色就是陰性,醫生會在報告單上注明:HP(+)或(-)。”
“請把你上次的報告單拿來讓我看看HP情況。”
他的夫人立刻把報告單遞過來,卻沒有這一項記錄。這件事情不怪你。潰瘍病人要檢查HP,這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事了,有些單位怕麻煩,怕要另外交試紙錢(其實,一般也才2~3元!),病人不樂意就不查了,吃虧的還是病人。現已查明,幽門螺桿菌是潰瘍病的元凶,60~90%的病人HP(+),不根治它們,潰瘍病就會復發,徹底根治了,1年之內復發率只在10%左右。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張總問:“該怎麼根治呢?”
“還是采用口服藥物的方法,原則上是一種強力抑酸藥為奧美拉唑或南索拉唑,加一種或數種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四環素等)或铋劑。可惜你沒檢查HP,也沒根治,復發就逃過了第一關。”
第二,講求潰瘍愈合質量可以減少復發。可以把潰瘍的愈合比之於防洪堤缺口的修復。修復質量當然有高有低。不同的治療效果也多不相同:有的愈合快,質量卻遜一籌;有的愈合慢,質量卻顯上乘。”
“哪些藥物修復潰瘍的質量較好呢?”張總的夫人迫不及待地問。
“現知硫糖鋁、膠體铋、麥滋林等就有這種作用,可選其中之一和抑酸劑配合用。您好象上次沒用過吧?”教授問。
張總搖了搖頭。
“愈合質量優否,並不是根據有無症狀或症狀消失快慢,要通過細微的胃鏡(最好是超聲胃鏡)觀察才能作出。愈合優良的潰瘍,粘膜修復得整整齊齊,較能抵御不良因素的侵襲。所以因不願受小小的痛苦而拒絕胃鏡復查是失策的。”